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大些.
(2)重新调整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到75cm处时,移动蜡烛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选填“正”或“倒”)立的实像.
如果此时透镜上落下一只小虫,则光屏上的像有何变化?完整的像,亮度变暗.
(3)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选填“向上”、“向下”或“不”)移动.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可把透镜向下移.
(4)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可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
(5)为了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在上午第二节课后(9:30左右),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没有和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

分析 (1)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或幻灯机.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
当小虫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3)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像的位置和凸透镜的移动情况.
(4)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错后会聚,要使光屏接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
(5)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

解答 解:(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如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当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时,只向右移动蜡烛,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可以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一次成像,并且此时的像比刚才的像大.
(2)重新调整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到75cm处时,v>2f,移动蜡烛使2f>u>f,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小虫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另一部分,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3)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像向光屏的上方移动.为使像在光屏的中心位置,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
(4)小刚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像推迟会聚,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即可将光屏向右移,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
(5)(3)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小明在上午第二节课后(9:30左右),太阳光倾斜照射到地面上,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太阳光没有垂直照射到凸透镜的表面,与主光轴不平行,所以不能正确测量出焦距.
故答案为:(1)照相机;右;大;
(2)放大;倒立;完整的像,亮度变暗;
(3)向上;下;
(4)右;
(5)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没有和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

点评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有焦点、焦距、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等,综合性很强,使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在图中,P、Q为某凸透镜主光轴O1O2上的两点.若物体放在P点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放在Q点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可在P点左侧,也可在P、Q之间
B.凸透镜必须在P、Q之间
C.凸透镜可在P点右侧,也可在P、Q之间
D.凸透镜一定不在P、Q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35开车从家里出发,家里距离南昌西站共30km,路边的交通标志牌提示此路段的最高车速是60km/h,王爷爷让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
车次南昌西开上海虹桥到运行距离
G134609:4313:18780km
G138610:0513:59780km
G134810:2613:41780km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功的仪表.一只家用电能表上标有3000r/KW•h字样,若室内只接了一只灯泡,测出转盘3min内转了15r,则灯泡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是1.8×104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现象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
A.
放大镜赏花
B.
手影游戏
C.
水中折笔
D.
水中倒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一个标有“10V  5W”的灯泡接入某电路中,测得通过它过它的电流是0.4A,则它的实际功率是(  )
A.等于5WB.大于5WC.小于5W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6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平面镜距离之间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大小之间的关系;
(3)操作中该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他经过调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的像为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在做“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于采用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的容器中密闭了等量的空气,U型管中液面变化反映了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

(1)甲实验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若通电时间相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较高的是A(选填“A”或“B”),这表明: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该实验采取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答出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是小明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提供的器材有:小灯泡(额定电压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电源(电压恒为6V)各一个,滑动变阻器(“20Ω,2A”、“50Ω,1A”)两个,导线若干.
(1)小明选择的电压表量程是0~3V.闭合开关前,滑片P置于最右端.
(2)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0.2A,此时小灯泡的功率为0.2W.
(3)实验时,小明粗心大意,没有记录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他根据第一次实验数据计算出灯丝电阻R=$\frac{{U}_{1}}{{I}_{1}}$=$\frac{1V}{0.2A}$=5Ω,再根据P=$\frac{{U}^{2}}{R}$,计算出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的功率P=$\frac{{U}_{1}^{2}}{R}$=$\frac{(2.5)^{2}}{5Ω}$=1.25W.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于1.25W(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由是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知识拓展】
小明选择的变阻器规格是50Ω,1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