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下列现象中,不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 两手相互搓搓,手感到热 B. 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

C. 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热 D. 用砂轮磨刀,刀的温度升高

C 【解析】【解析】 A、两手相互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手感到热.不符合题意. B、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是压缩空气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C、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热,是通过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符合题意. D、用砂轮磨刀,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刀的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九年级物理:20.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同步练习及答案 题型:作图题

火车进站时仍具有较大的动能,要使火车停下来需要刹车,造成能量的损失。小红想:怎么样才能让火车到车站时把动量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先储存起来,这样火车就可以不刹车而停下来;当火车开动时,再将这些能量转化加以利用,从而避免能量的浪费。请你根据小红的思路,在上面的框中简单画出你设计的火车站台(用于停靠火车的平台)

只要有两个斜面(直线和曲线)就给分:画出一个斜面得1分 【解析】火车进站具有较大的动能,如果不刹车就要想办法储存能量然后火车启动时再把能量用上。要在火车站台上做文章,只有在机械能之间转化,进站时上坡把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出站时下坡又把刚才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加以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8.3《电能的输送》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为了安全用电,下列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不准用剪刀或绝缘柄破损的钳子剪带电的导线

B. 不准在电线上晾衣服

C.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将他拉离电源

D. 发现输电线的断头落地,不要走近更不准去拾电线头

C 【解析】用剪刀或绝缘皮破损的钳子剪带电的导线,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 电线虽有绝缘皮,一旦绝缘皮破损时在上面晾衣服,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 人是导体,救护者如果直接用手拉触电者,会使救护者自己也触电,选项C符合题意。 输电线断头落地时,大地是导体,人也是导体,走近或拾线头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所以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九年级物理:13.1《物体的内能》同步练习(1) 题型:简答题

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

(1)用放大镜观察素描炭笔的笔迹,观察到微小的颗粒;麦粒碾成面粉,面粉揉成面团……大量类似事实,为我们想象物质的结构模型提供了依据,终于认识到:______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向冷、热不同的清水中各滴一滴墨水.观察到墨水扩散的快慢不一样……大量类似现象使我们推想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有关。

(2)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说明推理依据(参照示例):

示例:①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推理性结论;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推理依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

②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有关.推理性结论:_________________。

推理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

在图中,(a)杯中水量较少、(b)、(c)、(d)的水量相同.根据问题(2)中所得的推理性结论,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①____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或物体) 温度 质量(或分子多少) 质量越大(或分子越多),物体内能越大 物体质量越大,分子数目越多,所有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的总和就越大 (d) (d)的水量比(a)多、与(b)、(c)相同,且温度最高 (a)、(b) (a)的水量比(b)少,但温度比 (b)高 【解析】(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2)物体的内能和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九年级物理:13.1《物体的内能》同步练习(1) 题型:单选题

目前长沙城区的老居民小区正在进行水路改造,改造中用到了一种打孔工具———冲击钻。冲击钻工作时,钻头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不断地冲击墙壁,打出圆孔,如图所示。冲击钻在工作过程中,其能量转化关系是( )

A.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内能转化为电能

C. 只有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

D. 有电能、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

D 【解析】冲击钻工作时,钻头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不断地冲击墙壁,故电动机消耗电能,钻头撞击墙壁说明钻头具有机械能,打孔过程中钻头发热,即内能增加,故答案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课后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一人看到闪电12.3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s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的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

A. 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

B. 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

C. 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

D. 即使声速增大3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

B 【解析】由于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故光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故声源到人所在位置的距离为: 所以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故B正确。 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课后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下列例子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 日食和月食

B. 影子的形成

C. 小孔成像

D. 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D 【解析】A:日食和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影的形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小孔成像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能听到雷鸣声,是由于光速比声速快造成的,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后练习及详解 题型:单选题

下面的几种情况不能利用回声测定的是( )

A. 海洋的深度

B. 对面山崖的距离

C. 海底鱼群的位置

D. 雷电发生处到听见雷声的人的距离

D 【解析】A. 让声音从海面发出,经海底反射后,返回海面,记录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洋的深度,利用了回声测距;B. 声音发出后,经对面山崖反射后,返回,记录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对面山崖的距离,利用了回声测距;C. 让声音从海面发出,经鱼群反射后,返回海面,记录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到鱼群的距离,从而确定海底鱼群的位置,利用了回声测距;D. 由于光速比声速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九年级物理:12.4《升华与凝华》同步练习(1) 题型:单选题

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升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 B. 熔点是2000℃

C. 沸点是3000℃ D. 凝固点是3000℃

A 【解析】试题分析:升华要吸热; 熔点指的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凝固点是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根据上述知识进行分析. 【解析】 升华要吸热,所以A是正确的; 这种材料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变小,没有开始熔化,所以不是熔点;这种材料还是固态的,所以更不是凝固点和沸点,B是错误的; 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这时物体依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