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用两种物质分别制成棱长相同的实心正方体甲、乙,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P为8:1;乙放在水中静止时,悬浮(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水中.

分析 先根据图象给出的数据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压强公式、密度公式、体积公式、重力公式得出正方体对水平地面压强的表达式,然后根据表达式求出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比较乙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判断判断物体的状态.

解答 解:由图可知,当m=8g时V=1cm3,当m=2g时V=2cm3
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ρ=$\frac{{m}_{甲}}{{V}_{甲}}$=$\frac{8g}{1c{m}^{3}}$=8g/cm3,ρ=$\frac{{m}_{乙}}{{V}_{乙}}$=$\frac{2g}{2c{m}^{3}}$=1g/cm3
则$\frac{{ρ}_{甲}}{{ρ}_{乙}}$=$\frac{8g/c{m}^{3}}{1g/c{m}^{3}}$=$\frac{8}{1}$,
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frac{F}{S}$=$\frac{G}{S}$=$\frac{mg}{S}$=$\frac{ρVg}{S}$=$\frac{ρSLg}{S}$=ρgL,
甲、乙两物体的棱长相同,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frac{{p}_{甲}}{{p}_{乙}}$=$\frac{{ρ}_{甲}Lg}{{ρ}_{乙}Lg}$=$\frac{{ρ}_{甲}}{{ρ}_{乙}}$=$\frac{8}{1}$.
由于乙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故乙放在水中静止时,会处于悬浮状态.
故答案为:8:1;悬浮.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从图中读出相关数据求出甲乙的密度之比是解题的前提,推出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表达式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李明家的电能表如图所示,它的示数为1974.5kW•h;该电能表正常工作时,他家的电路上最多可接27“220V  40W”的电灯盏;如果只接通一个用电器工作,6min电能表转盘转过30R,那么这个用电器的功率是10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6V 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定值电阻的规格为“10Ω 0.5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1A”.闭合开关,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R1消耗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0.4W~2.5W
B.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1.2W~2.5W
C.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允许变化范围为10Ω~20Ω?
D.电流表示数允许的变化范围为0.3A~0.5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2015年1月我国自行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如图)对印度洋进行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蛟龙号”的外壳选择了钛合金板作主材,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蛟龙号挂有适当数量的压载铁,可通过改变压载铁的数量,来控制其下沉或上浮.并采用科学家们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水声通信技术,即声纳通信.
自身体积/m350.46最大速度/节25
自身质量/kg2.2×104最大载荷(不包括乘员体重)/kg220
最大下潜深度/m7000乘员人数(每人体重不超过80kg)3

(1)“蛟龙号”的外壳选择钛合金板,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材料具有较大硬度.
(2)“蛟龙号”在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选填:“变大”、“变小”)
(3)加速下沉的“蛟龙号”,若在经过某一密度均匀的海水区域时,迅速抛掉部分压载铁,使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不计水的阻力,则其将C
A.继续加速下沉   B.减速下沉   C.匀速下沉   D.立即静止
(4)“蛟龙号”采用“深潜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它是靠改变压载铁的数量,实质上就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当它处于1000米深工作区时,“蛟龙号”自身所受的浮力为5.046×105N.(设海水的密度ρ=1×103kg/m3,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小华将一个鲜鸡蛋放入装有大半杯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杯底,若向杯中逐渐加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鸡蛋所受浮力不变B.杯底所受压强逐渐变大
C.杯底所受压力不变D.鸡蛋所受重力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如下的多种猜想:
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D.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E.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器材:体积相等的铁块、铜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
(1)分析比较实验③④,可以验证猜想D是正确的:分析比较实验④⑤,可以验证猜想A是错误的(选填序号字母);
(2)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B是错误的;
(3)分析比较实验⑥⑦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由图知: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2N,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
(5)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4.如图B所示,A球为一木球在水下上浮到某一位置时的图,请画出木球受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
(1)首先必须检查压强计能否正常使用,若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很小,则说明该压强计的气密性差(选填“好”或“差”).
(2)若使用调好的压强计,探究水内部压强特点的情景如图A、B、C所示.

a.比较A图、B图和C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同一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b.在B图中把金属盒慢慢下移,同时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从而来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3)如图D、E所示,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没有标签).小唐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这两种液体中,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小唐则认为图D烧杯中盛的是密度较小的酒精.他的结论是否可靠?不可靠理由是: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20.如图所示,在水平公路上向右匀速行驶的汽车,不计空气阻力,作出汽车在水平方向受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