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一个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细线的一端跟木块底部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如图甲所示(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乙所示.用F表示木块受到的浮力,用h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则图丙可以正确描述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
(1)当F=4N时,木块处于漂浮(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此时h1=4cm.
(2)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3)整个加水过程中,水对木块所做的最大功是多少?

分析 (1)结合图3将木块的各个状态分解出来,即可知A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什么状态;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V=Sh算出没入水中的高度;
(2)求出木块质量和体积,利用ρ=$\frac{m}{V}$可求出木块的密度.
(3)由图可知:木块在浮力作用下上升的高度,利用W=Fh求出浮力对木块所做的最大功.

解答 解:(1)我们结合图丙将木块的各个状态分解出来,当F=4N时就是水面上升到线刚好伸直,而此时线对木块没有拉力,由此可知,此时为漂浮状态(F=G).
由FgV得: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frac{{F}_{浮}}{{ρ}_{水}g}$=$\frac{4N}{1.0×1{0}^{3}kg/{m}^{3}×10N/kg}$=4×10-4m3
木块没入水中的高度:h1=$\frac{{V}_{排}}{S}$=$\frac{4×1{0}^{-4}{m}^{3}}{0.1m×0.1m}$=0.04m=4cm;
(2)木块的质量m=$\frac{G}{g}$=$\frac{4N}{10N/kg}$=0.4kg,
木块体积V=(10cm)3=1000cm3=1×10-3m3
木块的密度ρ=$\frac{m}{V}$=$\frac{0.4kg}{1×1{0}^{-3}{m}^{3}}$=0.4×103kg/m3
(3)由分析可知,当F=4N时木块开始上升,到25cm木块浸没,则木块停止上升时的高度时h=25cm-10cm=15cm=0.15m;
则浮力对木块所做的最大功:W=Fh=4N×0.15m=0.6J.
故答案为:(1)漂浮;4;(2)木块的密度为0.4×103kg/m3;(3)水对木块所做的最大功是0.6J.

点评 本题考查图象的分析,知道向容器中慢慢加水,物体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来越大,当物体漂浮时,此时拉力为0;继续加水,木块随水面上升,当细线刚被拉直时,细线拉力为0;再加水,由于木块不再上升,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开始大于物体重力时,细线开始有拉力,随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加、浮力变大,则拉力变大,直到木块浸没,细线的拉力不变,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是家庭电路中的一种带指示灯的按键开关电路图.使用时发现,当开关断开时,照明灯甲熄灭,指示灯乙发出微光(便于夜晚找到开关);当开关闭合时,只有照明灯甲正常发光.据此可以判断(  )
A.甲灯的电阻大小接近于乙灯电阻的大小
B.开关闭合时,甲灯和乙灯是相互并联的
C.开关断开时,通过甲灯的电流小于通过乙灯的电流
D.开关断开时,甲灯的实际功率小于乙灯的实际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在B处换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D.用厚玻璃板做这个实验会看到蜡烛A的两个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小英家里有一个电吹风,该电吹风的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电吹风工作室可以吹出热风也可以吹出凉风.

(1)小英将电吹风插头接入家庭电路中,当电吹风吹热风时,电风扇与电热丝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2)小英在某次用该电吹风将头发吹干全过程中,为了知道这次使用电吹风时总共消耗的电能,她把电吹风的实际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用图乙记录了下来,请你帮她算一算,她这次吹干头发的全过程电吹风总共消耗的电能是1.02×105J.
(3)该电吹风的电热丝在工作时电阻值是69.14Ω(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轻质杠杆两端悬挂同种材料制成的大小不同的实心金属球时,大球的重力为G1,小球为G2,大球的力臂为L1,小球力臂为L2,杠杆平衡.把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判断并证明是否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F和F’为凸透镜的焦点,P和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
(1)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左(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倒立的实像.
(2)若将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近视眼(填“近”或“远”),需要佩戴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才能加以矫正.
(3)如图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4)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上(填“上”或“下”)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小李、小张和小诸在一起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使用了激光笔、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器材.
(1)实验过程中,入射光线可见,发现反射光线只能看到其中部分光路,如图.你觉得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纸板不平.请帮他们解决?
(2)改进后,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所示.小李和小张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小李认为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反射角和入射角是相等,而其它入射角都比反射角小,说明第一组数据测量有误:小张认为后两组数据不等是因为误差造成的,已经可以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了.但小诸却认为两人的说法都有问题,正确的做法是改变入射角的度数,多次测量.
实验次数123
入射角10°32°48°
反射角10°33°4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错误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小明在学了电学知识后,对家里的电瓶车进行了研究,图甲是该电瓶车铭牌的部分参数,然后他进行了测试,获得如图乙、丙所示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和牵引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不考虑空气阻力)

(1)在1~2s时电瓶车受到的摩擦力为36N.
(2)在7~12s时电动自行车功率为216W.
(3)假设电动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若消耗电池容量的50%,理论上能行驶多少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