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爱好摄影的小权同学,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对如图所示的同一场景的两张照片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结合你学到的物理知识,请你帮助小权同学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并说明需要控制的变量.

分析 照相机成像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同一场景的两张照片大小不同,可能是由于拍摄的同学与景物的距离不同造成的,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分析.

解答 答: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像的大小跟物距是否有关?
实验器材:透镜、光具座、光屏、点燃的蜡烛.
控制的变量:透镜的焦距、物的大小.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距、像距、物体、像大小之间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气体产生的压强(气压)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了解到如下信息后提出了他们的猜想.信息:①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暴晒易爆胎;②篮球充气越多,越不易被压扁;③密封在针筒内的空气只能被压缩一定的范围.猜想:气压大小可能与气体的多少、温度及体积有关.
(1)信息①(填序号)可作为“气压大小可能与气体温度有关”的猜想依据.
(2)科学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气压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步骤如下(假设水的体积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步骤一:往气球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用细线扎紧气球口.
步骤二:在容器底部固定一滑轮,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
步骤三:拉动绕过滑轮的细线使气球浸没在水中,标记水面位置并测出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
步骤四:升高水温,拉动细线改变气球浸没的深度,使水面的位置保持不变,再次测出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
①气球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时,保持水面位置不变是为了控制气体(或气球)的体积不变.
②实验中对多个不易观测的量,进行了巧妙的“转换”.如“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越长”反映“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反映气球内气体的气压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小海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个
不同的小风扇,并用一个转速为300转/分的电机分别带动这几个风扇转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所示).下表为实验记录的数据:
序号扇叶宽度/cm扇叶长度/cm扇叶倾斜
角度θ
纸片被吹起的
角度α
13730°30°
22730°20°
33430°20°
43745°40°
5
(1)试验中,小海是通过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来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的.
(2)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1、3的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扇叶越长,空气流动强度越大.
(3)由于实验次数少,上述结论的可信度令人怀疑.因此他想再制作一个小风扇,那么若要将该小风扇之扇叶规格的相关数据填在序号5的行内,除扇叶的长度一项数据变化外,其它的数据必须与前面所选的两次数据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在力学实验复习时,小红到实验室用小车、弹簧、毛巾、棉布、玻璃等器材做了下面的探究实验.实验装置及步骤如下:
a.将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与小车接触(不连接),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AB上,此时弹簧处在原长状态,如图甲所示;
b.在水平面BC上铺上毛巾,向左移动小车压缩弹簧,然后从静止释放小车,标出小车在毛巾面上运动的距离;
c.在水平面BC上分别铺上棉布和玻璃,重做实验(弹簧压缩量与b相同),并标出小车在棉布和玻璃面上运动的距离.三次实验小车静止时位置如图乙①②③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次实验时弹簧的压缩量相同,则小车到达B点时的速度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
(2)若表面粗糙程度是:毛巾面最大,棉布次之、玻璃最小,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选填“快”或“慢”).由此可以得出推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作用,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理想化实验(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理想化实验”).
(3)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和速度的关系,小红改变弹簧的压缩量,重做实验,小车在毛巾表面静止时如图丙④所示,她应比较图丙④与图乙中①(填序号)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4)她还想探究物体的动能和质量的关系,她设计了这样的方案:在图丙④的基础上,在小车上放一只砝码,向左移动小车与图丙④的压缩量相同,重做实验.标出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将这个距离与图丙④中小车在毛巾上运动的距离比较,不能(选填“能”、“不能”)说明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由于怕饭菜太烫,来不及冷却而影响小丽的早餐,妈妈总是很早就起床了.为了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小丽就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小丽进行了如图的探究:
小丽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为此小丽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表:
时间/min024681012141618
甲的示数/℃70605347423937353433
乙的示数/℃70666158555250484644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丽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牛奶的质量、初温;
(2)小丽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放在水中冷却比在空气中冷却效果要好;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丽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慢的.小丽想用“冷却速度”(用字母V代表)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请你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给该物理量下个定义变化的温度差与变化温度差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冷却速度.
(4)小丽又仔细分析了甲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水温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某小组同学研究柱形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情况,他们将高H为0.15米、横截面积为S的 圆柱体挂在测力计下,并将其逐步浸入同一容器的液体中(液体不溢出),如图所示,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计算出相邻两次实验中h的变化量△h,并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F,将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已知:r1>r2
表一(液体密度为r1
实验
序号
h(米)F (牛)△h(米)△F(牛)
1020.00.011.0
20.0121.0
30.0222.00.022.0
40.0424.0
50.0525.00.033.0
60.0828.0
70.1535.00.010
80.1635.0
表二(液体密度为r2
实验
序号
h(米)F(牛)△h(米)△F(牛)
9020.00.010.8
100.0120.8
110.0221.60.021.6
120.0423.2
130.0524.00.032.4
140.0826.4
150.1532.00.020
160.1732.0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或9~14中F与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形物体浸入同种液体过程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随柱体浸入液体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和9~14中△F与△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形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h相同,液体密度越大,△F越大.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或15、1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数据与上述的结论不相符合,简述数据与小红结论不符的原因柱体浸没在液体中.
④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或9~14中△F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柱形物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F与△h成正比.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和9~14中△F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柱形物浸入不同液体的过程中,△h相同时,不同的液体,△F不同.
该小组同学认为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增加量△F除了与h和液体种类有关之外,可能还与物体自身的形状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需添加的器材为正方体乙.
器材:圆柱体甲    高   H=0.15米   横截面积 2S;
正方体乙    边长H=0.15米   横截面积 S;
圆柱体丙     高   H=0.2米   横截面积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600牛重的老人和300牛重的小孩一同爬楼,5分钟后小孩先到楼顶时老人只爬到一半的高度,则此时小孩一定比老人(  )
A.做功少B.做功快C.做功慢D.做功一样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一个“12V 6W”的甲灯和一个“12V 12W”的乙灯串联后,其电流之比是1:1,其电功率之比是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家庭电路中,电冰箱与电视机是并联的,晚上天黑时,道路两旁的路灯总是同时亮起来,这些路灯之间是并联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