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离渠边不同距离处水流速度相等吗,小科想到顺水漂流的乒乓球速度与水流速度相等,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选一段流速稳定、宽为2m的水平水渠为实验场地,如图甲所示,在A1A2连线上,同一时间把11个乒乓球等间距地轻轻放入水中,并开始计时,t=5s时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离渠中心线距离r/m0.10.200.400.600.801.00
乒乓球移动距离S/m1.000.960.840.640.38几乎为0
水流速度/m•s-10.2000.1920.1680.1280.076几乎为0
(1)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离渠中心线距离r越大,水流速度v越小.
(2)为了得出v与r的定量关系,小科根据上表数据绘制v一r2图线如图乙,据此图可得到v与r的关系式是v=0.2-0.2r2
(3)图丙是该段水渠的横截面示意图.假如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水下,则实验时图丙中同一深度的B、C两点处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8小于 PC
(4)上《电流》一课时,老师常用水的流量和水流来类比电量和电流.理想水渠交叉点上,单位时间内流入的总水量等于流出的总水量,同理,在电路的某连接处,流人的电流总和等于流出的电流总和.图丁是某实验电路的一部分,电流表的示数为0.46A,若通过导线 ab电流为0.6A,请分析通过导线cd的电流大小及方向.

分析 离渠边不同距离处水流速度相等吗,小科想到顺水漂流的乒乓球速度与水流速度相等,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选一段流速稳定、宽为2m的水平水渠为实验场地,如图甲所示,在A1A2连线上,同一时间把11个乒乓球等间距地轻轻放入水中,并开始计时,t=5s时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解答 解:(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离渠中心线距离r越大,水流速度v越小.
(2)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图象是一次函数图象,设函数关系式为:
v=kr2+b,将v=0.20、r2=0,v=0,r2=1.0,代入解得:b=0.20m/s,k=-0.20/(ms),则:v=0.2-0.2r2
(3)由图丙所示可知,B离中心线近,B处水的流速大于C处水的流速,水的流速越大,水的压强越小,因此pB小于pC
(4)由图示电流表可知,其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46A;
如果ab中电流由a流向b,电路如图所示:

Icd=0.6A+0.46A=1.06A,方向:从d到c;
如果ab中电流由b流向a,电路图如图所示,

Icd=0.6A-0.46A=0.14A,方向:由c到d.
故答案为:(1)越小;(2)0.2-0.2r2;(3)小于;0.46;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数据分析,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应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图象的函数表达式即可正确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4.(1)如图a所示,画出力F的力臂(图中O点为支点).
(2)如图b所示,轻质杠杆AOB处于静止状态,O为支点,作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力F和力臂l.
(3)如图c所示,小球在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向右侧摆动.B点是小球摆动的最低点,C点是小球摆到右侧最高点(C处高度低于A处),在小球从A点摆动到C点的过程中,①作出小球经过C点时所受重力示意图;②请标出小球机械能最大的位置并涂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10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上(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光屏上能得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此时,若把蜡烛再向左移动5cm,为了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快速骑自行车,我们会感到空气阻力,而且骑车速度越快,感觉空气阻力越大,由此小科同学猜想: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在一个无风的周末,小科和爸爸开汽车来到郊外一段人车稀少的平直公路上,小科打开汽车天窗,将如图所示装置固定在汽车车顶,爸爸依次以4km/h、9km/h、16km/h、23km/h的不同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各匀速行驶一段距离,小科依次将汽车不同行驶速度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根据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近似等于小车及挡板受到的空气阻力.
汽车速度v/(km/h)491623
弹簧测力计示数F/N0.10.52.04.0
(1)实验装置中用小车而不是木块,并将其放在表面平滑的木板上,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所受空气阻力越大.
(3)实验完毕后,小科又进行了新的思考,空中下落的物体速度回增大,那么从足够高的高空下落的雨滴速度会不会一直增大,其所受的空气阻力会不会也一直增大?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科知道了:若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小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继续增大;
若下落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大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减小.
请你根据老师的上述指导和本实验结论并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分析,一滴质量为50mg的雨滴
从高空下落时(假设在无风天气,雨滴下落高度足够大,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所受到的最大阻力f=0.05N,此后雨滴做匀速直线运动(g=10N/kg).
(4)你认为运动物体受到空气阻力大小还与物体的形状(或横截面积或风速)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电风扇是夏天必备的乘凉工具,小明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大小与风扇的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和扇叶倾斜角度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用转速为300转/分的电动机分别带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所示).下表为实验记录的数据.
序号扇叶宽度扇叶倾斜
角度θ
扇叶长度纸片被吹起的
角度α
13cm30°7cm30°
22cm30°7cm20°
33cm50°7cm40°
(1)实验中纸片被吹起的角度越大,则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越大.
(2)表格中的序号1和3的两次实验,小明想研究的问题是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倾斜角度的关系.
(3)分析表格中的序号1和2的两次实验数据,小明可以得出的被步结论为在扇叶倾斜角度和长度一定的情况下,扇叶越宽,扇叶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越大.
(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除了每组实验重复多做几次外,请你再写出一点改进建议:多次改变扇叶宽度及扇叶倾斜角度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校研究小组同学在实验中意外发现苹果的柄和苹果底部向内凹进的部分竟然是导电的,好象两个天然的电极.苹果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以下是该小组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请你在划线处完成填空,或根据提问作出回答.

(1)苹果电阻的测量.研究小组连接了测量苹果电阻的实验电路如图1.(请用铅笔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电压表指针没有偏转,那么该实验故障的原因是:C.
(选填下列故障原因的字母代号)
A.电阻R苹接线短路   B.电源接触不良
C.电阻R苹接线断路   D.电流表接线短路
(2)苹果甜度影响苹果电阻的研究:研究小组通过研究发现了苹果的甜度和其电阻有一定的关系,并初步得到了一种通过电流鉴别苹果甜度的方法.加6伏电压下通过苹果的电流与果汁中糖浓度通过实验研究小组得到了糖的浓度和苹果两端加6伏电压测得的电流关系图.(如图3)如果糖浓度达0.08克/毫升已感到甜了,那么苹果两端加6伏电压测得电阻为20欧,这个苹果是甜(选填“甜”或“不甜”).
(3)有同学在研究中提出:苹果的电阻不仅与苹果的甜度有关,还可能与苹果的不规则形状有关.经过讨论,他们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并获得了苹果的电阻与苹果的形状关系不大的结论.你认为实验小组选择了哪一种方案.
A.对相同形状的不同苹果进行测量,发现电阻不变.
B.选择相同甜度不同形状的苹果进行测量,发现电阻不变.
C.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苹果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发现电阻不变.
选择方案:A(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f为10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正确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按表一、表二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数据中物距u、像距v与焦距f、2倍焦距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u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实像,像距v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表一
实验
序号
物距u
(厘米)
像距v
(厘米)
像高h
(厘米)
130.015.01.5
226.016.31.9
322.018.32.5
表二
实验
序号
物距u
(厘米)
像距v
(厘米)
像高h
(厘米)
418.022.53.8
516.026.75.0
614.035.07.5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或5或6数据中物距u、像距v与焦距f、2倍焦距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u大于凸透镜的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像距v大于2倍焦距.
(3)小明同学在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与表二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后,提出了一个猜想:“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某一特定位置时,会成等大的实像”.
(a)为了验证该猜想,小明继续进行实验,他首先在表一或表二基础上再做当物距u为20厘米时的成像情况.
(b)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猜想,小明在原有实验器材的基础上,再添加了器材,并设计了有关实验记录表(表三),请完成表三中空格处的填写.
表三
实验
序号
物距U/cm像距V/cm焦距f/cm像高h
(厘米)
7///3.0
8///3.0
9///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按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12345
物距/cm5040302421.4
像距/cm21.4243050
像的大小变化逐渐变大
(1)由表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2)第2次实验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应用了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而制成的物品有照相机(请举一例).
(3)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可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v=40cm.
(4)实验结束后,小明试着调节如图乙所示的投影仪.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他应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并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调整实验器材,使蜡烛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的同一高度上,如图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把烛焰点燃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14cm刻度处时,需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到一定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3)完成实验后,继续模拟远视眼的缺陷,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