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下面是小东和小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
(1)在探究前,小东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离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他们实验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大约是10cm.
(2)实验时,他们先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于同一条直线上,然后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蜡烛的中心大致在高度.
(3)当蜡烛离凸透镜3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某一位置时光屏上会呈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应用了这一规律.
(4)当蜡烛离凸透镜15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某一位置时光屏上会呈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日常生活中投影仪就是应用了这一规律.
(5)当蜡烛离凸透镜5cm时,光屏上看不到像,但透过透镜能看到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一规律.

分析 (1)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太阳光通过凸透镜会会聚于一点,该点即焦点.
(2)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应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三者中心位于同一高度,像才能出现在光屏的中心.
(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应用了这个规律.
(4)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应用了这个规律.
(5)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个规律.

解答 解:(1)太阳光通过凸透镜会会聚于一点,该点即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在距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焦距为10cm.
(2)凸透镜必须位于蜡烛和光屏之间,先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于同一条直线上,然后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蜡烛的中心大致在高度上,像才能出现在光屏的中心.
(3)当蜡烛离凸透镜30cm时,是在二倍焦距以外,由于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某一位置时光屏上会呈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应用了这一规律.
(4)当蜡烛离凸透镜15cm时,是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于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某一位置时光屏上会呈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日常生活中投影仪就是应用了这一规律.
(5)当蜡烛离凸透镜5cm时,是在一倍焦距以内,由于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则光屏上看不到像,但透过透镜能看到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一规律.
故答案为:(1)10;(2)凸透镜;光屏;高度;(3)缩小;照相机;(4)放大;实;投影仪(或幻灯机);(5)放大;虚;放大镜.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能否准确找到凸透镜的焦距以及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并能与实际相联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运动员用力将足球踢出去,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脚,受力物体是足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小明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实验(已知两只灯泡同时工作时总电流约为0.5A).
(1)实验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是测量A点干路中电流时所连接的实物图,其中缺了两条导线,请用笔画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能交叉)

(2)小明同学解决了以上问题后,将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点处,闭合开关,A点电流如图丙所示,请帮他把数据填在表格中.
A点电流IA/AB点电流IB/AC点电流IC/A
0.20.3
(3)小明根据数据得出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请你指出小明同学此实验不足之处:只测了一组数据,实验次数太少,结论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小刚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小钢先后听到两次声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1)每次实验是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是为了让小车在三种水平表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
(2)小车在木板表面上滑行最远,说明它的表面最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它前进得距离就越远.
(3)三百多年前,伽利略做了类似实验,并推理得出:表面绝对光滑,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C.只有物体的重心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D.可利用重力的方向检查相框是否挂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如图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做出该物体所受摩擦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有一个体积为1000cm3、重为6N的木块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问:
(1)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多大?
(2)木块的密度是多少?
(3)若在木块的上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当F为多大时,木块能全部没入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g和200g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1、表2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表1(m1=100g)
时间/min0246810121416
温度/℃363534333231303030
降低温度/℃012345666
表2(m2=200g)
时间/min04812162024283236
温度/℃36353433323130292828
降低温度/℃0123456788
(1)分析比较表1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甲杯水所处的环境温度是30℃.
(2)表1和表2中时间长短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水放出热量的多少.
(3)分析比较表1(或表2)中的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一定时,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4)综合分析比较表1和表2中的2、3、4列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降低相同温度时,放出热量与质量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