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小华同学先用水平推力F将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移动10m,再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F将质量为20kg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移动10m,推力在这两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W1>W2B.W1=W2C.W1<W2D.无法比较

分析 根据功的公式W=FS可直接作出判断.可知力做功的多少与物体质量无关,只与力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有关.

解答 解:由公式W=FS可知,力F是恒定不变的,两物体通过的距离s相等,因此W1=W2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功的计算,重点是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3.如图,请在图中画出此时该杠杆所受阻力F2和动力F1的力臂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牛奶的比热容是2.5×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牛奶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2.5×103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关于图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片所示的实验表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小
B.
图片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
图片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超声波导航
D.
物体在真空中不能振动,因而不能产生声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栓着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再用橡皮锤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大(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不会(填“会”或“不会”)发声,左边的音叉不会(填“会”或“不会”)发声,对左边音叉作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用小球的弹起来反映音叉的振动,下列描述中,这种研究问题方法相同的是D
A、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B、真空罩中的闹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温度计:液柱高度的变化表示温度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曲棒ABC(曲棒重忽略不计)可绕A点的转轴转动,请画出阻力F2的示意图和使曲棒ABC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时的动力F1的力臂.
(2)请根据乙图中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将电路图补画完整.野营时,小华同学携带的手电筒不发光了,其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电源没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B(A/B)部分.
(2)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90949698989898
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9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
(3)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给水继续加热
(4)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中的(a)、(b)所示,则图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5)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水的量(提高水的初始温度)
(6)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该组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们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051015253545556570
温度/℃98715545352824222222
1)通过描点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他们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22℃左右.
3)根据所画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下降的越来越慢.
4)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结合本次探究,你认为方法①的冷却效果更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2.在下列虚线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评估交流等,某组同学探究“物体下落时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物体下落的时间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找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如表中,图(a)是对应的s一t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v一t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时间/s下落距离/m
0.00.000
0.40.036
0.80.467
1.20.957
1.61.447
2.0x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1)与上述过程中A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是猜想和假设.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物体在做匀速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1.937,从表格中的数据看,同学们若使用的是刻度尺,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变速 运动,最后“小纸杯”做的运动是匀速运动.(选填“变速”或“匀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