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圆圆同学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仔细观察甲、乙两图.

(1)实验中通过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柱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甲图所示的装置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图中右(填“左”或“右”)侧液面高度差较大.
(3)由乙图可得出结论:在电阻相同时,电流越大,导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4)该实验采取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填一个即可).

分析 (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但液体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这种研究方法叫转化法;
(2)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有关.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阻关系时,控制通电时间和电流不变;
(3)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流关系时,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
(4)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解答 解:(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但液体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这种研究方法叫转化法;
(2)如图甲,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电阻不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阻的关系;右侧电阻大产热多,液柱高度差大;
(3)图乙装置中一个5Ω的电阻与两个5Ω的电阻并联后再串联,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右端两个电阻的总电流和左端的电阻电流相等,即I=I
两个5Ω的电阻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知I=I+I
所以,I>I,烧瓶内的电阻值都是5Ω,阻值相等,通电时间相等,电流不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流的关系.
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大,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4)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故答案为:(1)液面高度;(2)电阻;右;(3)电阻;(4)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电流产生热量多少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实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小明坐在汽车上,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他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小明发现从刹车到停止运动,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路程,这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一空瓶的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600g.则:
(1)此瓶容积是400cm3
(2)若用此瓶装满油后总质量是500g,那么这种油的密度是0.75×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小明坐在天津到北京的动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移动,他是以动车为参照物;该车仅用30min跑完120km的全程,其平均速度为240km/h,也就是66.67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在客流量较大的区域,部分面食店为了减少顾客的就餐等待时间,会把面食的温度控制恰到好处,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热水与冷水混合后的温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将不同质量,不同温度的水在绝热容器中进行混合,并测出混合后的温度.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热水的质量m1(克) 热水的温度t1(℃) 冷水的质量m2(克) 冷水的温度t2(℃) 混合后的温度t(℃)
 1 10 60 10 10 35
 2 30 60 10 10 47.5
 3 30 80 30 24 52
 4 40 60 10 10 50
 5 40 45 20 0 30
 6 40 60 20 0 40
 7 40 75 20 0 50
 8 40 90 40 20 55
 9 40 60 40 20 40
(1)分析实验序号1与2的数据可知:当热水的温度t1、冷水的温度t2与冷水的质量2;保持不变时,混合后的温度t随热水的质量m1的增大而升高.
(2)分析实验序号1(或3或8或9)的数据可以得出;当热水的质量m1等于冷水的质量m2时,混合后的温度t与热水的温度t1、冷水的温度t2满足关系式$\frac{{t}_{1}+{t}_{2}}{2}$.
(3)某同学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当热水的质量m1、冷水的质量m2、冷水温度t2保持不变时,混合后的温度t与热水的温度t1成正比,请您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不正确,分析实验序号5、6、7的数据可知当热水的质量m1、冷水的质量m2保持不变且冷水的温度t2=0℃时,混合后的温度t与热水的温度t1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质量是2kg、温度是30℃的水,吸收了6.3×105J的热量后,水温可升高多少?[c=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将一个木块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静止后,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00g,求该木块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假如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求此木块的质量和体积.(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现有一个圆柱形封闭油桶,形状如图所示,仅有一个钢卷尺(量程满足测量的要求),一支粉笔和一个重锤线,不准通过计算,不准打开油桶,要求直接测量出封闭油桶的上、下边缘上两点间最大直线距离,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说明具体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 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3)将蜡烛放在光具座某个位置,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就是找不到像,原因可能是物体距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物体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4)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 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幻灯机(或投影仪);
(5)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6)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向上移动光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