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辆大型运输车,长40m,匀速通过长260m的山洞时,所用时间为30s,求:
(1)卡车的速度。
(2)它以同样速度通过一座桥时,所用时间为24s,求桥的长度。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 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物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水火箭升空实验.实验器材有:饮料瓶、气筒、自行车气门、铁丝、橡皮塞、水等.水火箭构造如图所示.根据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了解到水火箭升空原理如下:在瓶中装适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发射架上.用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压出,利用水的反冲作用把瓶推向高空。
(1)水火箭升空原理可利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来解释。
(2)实验后小星提出了问题:水火箭上升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小星猜想:可能与瓶中气体的压强有关;
小华猜想:可能与瓶中水的体积有关;
小军猜想:可能与瓶子的形状有关;
你认为影响因素还有(写出一点)。
(3)实验小组通过试验发现,瓶塞插入深度不同,瓶塞被冲出前用气筒充气次数不同(设每一次充入气量相同),他们选用同一可乐瓶,瓶中水量为300ml.通过站在不同楼层观察员目测进行数据记录.考虑到安全做了三次,实验结果如下:
瓶塞塞入深度 | 浅 | 深 | 更深 |
高度(m) | 2 | 5 | 12 |
这可验证水火箭上升高度与有关的猜想是否正确的。
(4)为了验证小华的猜想,请你为她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
A.小张先到达B地
B.小王先到达B地
C.小李先到达B地
D.三人同时到达B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能向电能的大规模转化
B. 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C. 奥斯特实验说明利用磁场可以产生电流
D. 电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大庆市】通过对《多彩的光》的学习,以下物理现象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当物体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时,成缩小倒立的虚像
B.雨后彩虹的形成原理是光的色散
C.物体通过平面镜可以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D.矫正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辽宁省盘锦市第一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拉力F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其受到拉力F的示意图,其中可能的是( )
A.只有甲
B.只有乙、丙
C.只有甲、丙
D.甲乙丙均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