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B,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物体B的运动速度为1m/s,当t=4s时,物体A、B之间的距离为9m.

分析 ①由图象可知物体B运动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速度公式v=$\frac{s}{t}$计算出物体B运动的速度;
②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根据物体AB运动的路程,计算出相距的距离.

解答 解:由图象可知,物体B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5m,其运动速度为:
v=$\frac{s}{t}$=$\frac{5m}{5s}$=1m/s;
由图象可知,当t=4s时,物体A还处于静止状态,即距离O点的距离为0m;
当t等于4s时,物体B运动的路程为sB=1m/s×4s=4m,距离O点的距离为5m+4m=9m,
所以物体AB之间的距离为:9m-0m=9m.
故答案为:1;9.

点评 此题为路程与时间图象分析题,这样的题注意时间段的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细线悬挂的通草球,通草球被排斥,该球(  )
A.一定带负电B.一定带正电
C.一定不带电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对人体安全电压不超过36V,家庭电路电压远远超过了人体承受的电压,所以用电时要注意安全,若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可能会导致触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在通信线路的抢修现场,起重机正将一箱箱设备吊装到3m高的施工台上.其中起重臂下的钢绳是绕在一个动滑轮上的.若箱子设备重4000N,施工台距离地面的高度为3m.如果起重机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一箱设备时,动滑轮上每段钢绳的拉力为2500N,在忽略钢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
(1)起重机提升一箱设备时,对箱子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动滑轮在提升这箱设备时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3)如果完成一次提升所需时间3秒,那么这台起重机拉力的功率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一)阅读《福船》回答:
福船       跨越遥远时空的海上丝绸之路上,一个名叫“福船”的文化符号历久弥新.福船作为木质时代风帆动力远洋船只中的佼佼者,成就了明代郑和、戚继光、郑成功等人的伟大壮举,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写下了璀璨的一页.
福船,福建沿海一带尖底古海船的统称,上阔下窄,首尖尾宽两头翘,复原模型图如图29所示.其甲板平坦,龙骨厚实,结构坚固;吃水深,容量多,善于装载,稳定性好,抗风力强,适于远洋.
       与指南针对航海贡献相媲美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中国对世界航海发展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另一项伟大发明. 2010年11月15日,《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厚实的隔舱板把船舱层层隔断,分隔成互不透水的一个一个舱区.在航行过程中,如果有一个或两个舱意外破损,海水进不到其他舱中,从船整体看,仍然保持有足够的浮力,不至沉没.“水密隔舱”技术大大提高了船舶的整体抗沉性.另外隔舱板与船壳板紧密连接,使船体结构也更加坚固.分成隔舱,还便利货物存放管理.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术,对于远洋航海史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学术价值.
      南京静海寺《郑和残碑》记载:“永乐三年(1405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经学术界考证,与北京天坛齐名的二千料海船就是福船.“料”是当时流行的用来表示舟船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二千料海船总长61.2米,最大宽13.8米,型深4.89米;满载时,水线长53米,水线宽13米,吃水3.9米.帆装、给养、武器、人员、货物等及船自身质量总共可达1170吨.郑和下西洋是人类海洋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洲际航海活动.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航海早了87年,比达•伽马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海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早了114年.郑和下西洋时的中国船舶制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风运用和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的技术和航海知识,在当时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重启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福船”这个珍贵的文化符号成为新兴文创产业里重要的创作灵感,依然在启迪人们不断去开拓创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福船采用了水密隔舱技术大大提高了船舶的整体抗沉性.请你展开想象,就福船的这一技术设计理念,举例说明还可应用在哪些方面:将飞艇中的气室隔离成多个气室.
(2)排水量是衡量造船能力的重要指标.小辉查资料得知:哥伦布远航美洲时,最大的那艘船的满载排水量为233t后,他想知道郑和远洋时的二千料海船的排水量m.他根据上文中二千料海船的信息计算出排水体积V=53m×13m×3.9m=2687.1m3,估算出排水量约为2687t.请写出这种估算方法不合理的理由,并写出合理的估算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某实验小组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应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已知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15cm,如图所示,要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动其中一个的位置,其余两个不动,可行的措施是:蜡烛左移.
(3)若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2cm处时,无论怎样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
(4)通过对实验进行分析后可知,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5)该实验小组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同组的小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D
A.出现手指的实像
B.出现手指的影子
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 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烛焰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A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3)保持透镜在50 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在图22的基础上再进行的操作是D;(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4)保持透镜在50 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45 cm刻度线处,移动右侧光屏,则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此时小安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选填“倒立”或“正立”,“虚”或“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用打气筒快速给自行车打气,打完后摸一摸打气筒的外壁,有什么感觉,这是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牛顿第一定律完全建立的基础是(  )
A.直接实验B.日常生活经验
C.科学家的推想D.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