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甲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1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2的液体.现将体积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后,物体A悬浮,物体B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液面相平.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物体A的密度为ρA,物体B的密度为ρB,已知F2=12F1,S=4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1=p2,ρABB.p1<p2,ρB=1.5ρAC.3p1=p2,ρA=1.5ρBD.p1>p2,ρAB

分析 求形状不规则的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先根据公式P=ρgh求出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再根据公式F=pS求出压力.物体A悬浮,A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ρ1,B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根据公式 F2g$\frac{V}{2}$=GBBVg 求出B的密度与该液体密度的关系;又因为F2=12F1,S=4S;根据F=pS=ρghS,得出B的密度与A的密度的关系,然后比较ρ1与ρ2的关系.

解答 解:
根据公式 F2g$\frac{V}{2}$=GBBVg 可知ρ2=2ρB
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F1=p1S1ghSAghS
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F2=p2S2ghS=2ρBghS
所以$\frac{{F}_{2}}{{F}_{1}}$=$\frac{2{ρ}_{B}gh{S}_{乙}}{{ρ}_{A}gh{S}_{甲}}$=$\frac{2{ρ}_{B}4{S}_{甲}}{{ρ}_{A}{S}_{甲}}$=$\frac{12}{1}$,即ρB=1.5ρA
又因为ρ1A
所以ρ2>ρ1
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11gh,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22gh,
所以p2>p1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和压力的比较,浮力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各个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对形状不规则的容器求压力应先求压强,因为压力不等于重力,物体漂浮时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悬浮时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常用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羊角锤
B.
    钢丝钳
C.
      镊子
D.
     开瓶起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光斑”是(  )
A.正方形B.圆形C.树叶的形状D.长方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为了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李华设计了实验,让一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如表是李华设计的表格,还有部分表格还没设计完整,请你帮她把表格补充完整:
  A至B B至C C至D
 路程s/cm 7.5 10 12.5
时间t/s 0.10.1 0.1
 速度v/m•s-1 0.751 1.25
根据表格的数据归纳可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快;
如果要使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变慢一些,你可采取的办法是使斜面坡度小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液体的质量等于乙液体的质量.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和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FA、FB的关系是(  )
A.pA<pB,FA=FBB.pA<pB,FA>FBC.pA>pB,FA=FBD.pA>pB,FA>F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他先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天平平衡后继续下面的实验:
(1)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甲所示,请指出其中的一个错误是用手拿砝码.改正错误后,用正确的方法称小石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62克.
(2)如图丙所示: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②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克;③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77.8克;根据小军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24.8厘米3;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2.5克/厘米3
(3)小军在完成后分析,通过这种方法测的石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你评估该实验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之一是将小石块从水中拿出时,上面沾有水,所以所测石块的体积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4)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动,把凸透镜从距离蜡烛一倍焦距处向蜡烛移动2cm,可以从光屏一侧(填“光屏一侧”或“蜡烛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蜡烛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每件货物重100N,每次运送的量不定,如图乙记录了在整个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增加而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动滑轮重为100N,当某次运送4件货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人造地球卫星在大气层外沿椭圆轨道环绕地球运行;当它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减少,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B.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C.动能减少,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D.动能增加,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