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登山是众喜爱的一种健身方式,清晨,露水常使山道变得湿滑.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形成的.因此,登山应选一双比较粗糙(选填“光滑”或“粗糙”)的登山鞋,以保安全.

分析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叫液化;
(2)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

解答 解:(1)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的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2)为了登山安全,防止打滑,要增大鞋与山道之间的摩擦,可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要选择鞋底比较粗糙的登山鞋.
故答案为:液化;粗糙.

点评 本题考查了液化现象、增大摩擦的方法,本题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登山运动员在向高峰攀登时会出现“高原反应”,这除了高原缺氧、寒冷之外,还因为那里的大气压强比平原地区小得多(选填“大”或“小”).在高原上用普通锅难以煮熟食物,是因为普通锅的密封性能较差,锅内气压受外界大气压影响,使得水的沸点低于100℃(选填“高于”或“低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鱼眼的晶状体比人眼的晶状体要凸,以增强其折射光的能力,便于在水中看清楚物体,假如“美人鱼”要在陆地上看报纸,她应戴凹透镜,这种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运用分子运动理论可以对液体沸腾时内部产生气泡现象做出合理解释:由于液体内部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从而在液体内部产生气泡,因为液体分子不断进入使得气泡变大并上升到水面破裂,放出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1)指出每一幅图的现象及用相应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例如:
图1现象:人用力把弓拉弯了.
解释: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图2现象:人推船,人自身也动了.
解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图3现象:导体ab在导轨上运动.
解释: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如图所示,用甲、乙两种装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每个滑轮重相同,不计摩擦及绳重.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用η1、η2,则F1>F2,η1>η2(选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石块、水、溢水杯和小桶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
(1)根据四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浮力大小F等于排开水的重力G
(2)利用四次测量结果还可以知道石块的密度ρ=2.1g/cm3
(3)如果想知道盐水的密度,接下来的操作是:将溢水杯中装满盐水,将石块浸没在盐水中,再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在另外一个小组的实验中,也进行了如图的四次操作,但却得出了F大于G的结论,关于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A.
A.在丙步骤的操作中,石块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
B.放入石块前,溢水杯中未装满水
C.在丙步骤的操作中,石块碰到了容器底且对底部产生了压力
D.是按照乙、丙、甲、丁的顺序完成的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6m
B.一只鸡蛋的重力大约是0.5N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km/s
D.家用电饭煲的额定功率约为80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