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

(1)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到的结论是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B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相碰到静止后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公交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进一步想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验序号小球的质量m/g小球自由滚下的高度h/cm木块被撞后运到的距离s/m
130104
2302016
360108
(a)为了探究“超载”隐患时,应选择1、3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
(b)分析表格中对应的数据可知: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即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分析 (1)分析图甲,两小球的质量不同,可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2)分析图乙,小球滚下的高度不同,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可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3)a、研究超载危害,应控制速度相等,即小球下滑的高度相同而质量不同,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然后答题;
b、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然后答题.

解答 解:(1)图甲,两小球滚下高度相同,速度相同,两小球的质量不同,探究的是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图乙两小球的质量相等,滚下的高度不同,探究的是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图乙中两小球的质量相同,滚下的高度越大,到达水平面的速度越大,将木块推得越远,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a、研究超载隐患时,应控制小球下滑的高度相同而质量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择序号为1、3的实验进行比较;
b、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同等条件下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更大一些.
故答案为:(1)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质量相同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1、3;速度.

点评 本实验中研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反映动能多少时运用了转换法.从图中现象发现质量、速度的不同是此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某一运动的物体其机械能为35J,其中动能为20J,则势能为15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实验桌上有细线若干、两种规格的钩码(0.5N、2N)足够多,弹簧测力计一只(量程为5N、分度值为0.2N)、三种规格的注射器A、B、C(量程分别为20ml、10ml和5ml)、滑轮一只以及刻度尺一把.要求利用现有器材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甲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甲所示,乙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应该在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钩码的重力);
(2)甲同学在实验时发现,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时,活塞仍没有移动.欲仍然采用此方案完成实验,需做的改进是:换用C注射器.
(3)请把甲同学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补充完整,标有“--”符号的空格不填.
钩码的个数大气对活塞压力F/N注射器的刻度部分容积V/m3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L/cm 大气压强的值P/Pa
----------
(4)用上表所测量的物理量可得出大气压强的值为p=$\frac{FL}{V}$.
(5)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测得的大气压强偏小(大/小).
(6)按乙方案实验时,在增减钩码时无法达到实验要求,还需要的操作是:加挂一定钩码后,再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当观察到刚开始滑动时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1所示,该物体的长度是2.45cm.如图2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一个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6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海军陆战队驾驶的水陆两用坦克的总质量为22t,履带着地总面积为4m2,陆地最大行驶速度为55km/h,坦克以最大速度行驶时发动机的牵引力为3×104N.若该坦克在陆地上以最大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27.5km,g取10N/kg.求:
(1)坦克行驶这段路程所需的时间;
(2)坦克行驶这段路程牵引力所做的功;
(3)坦克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同学用了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将一枝花从离透镜30cm处逐渐移15厘米处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逐渐增大D.像一直增大,像距先变小后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花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3V,她已连接了部分电路,如图1所示.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向B端(选填“A”或“B”)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中的电流在开始测量时最小.
(3)测量过程中,某次的电流值如图2所示,则电流值是0.26A.接下来的实验中灯丝突然烧断,则电压表的示数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组的小锋同学想测定小灯泡的电阻,那么小锋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断开开关,换规格相同的灯泡重做实验.
(4)在小灯泡损坏之前,小花测出了一组数据如表格所示,求出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你同意这种做法吗?说出你的理由不同意;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不同电压下,灯丝的温度不同,电阻不同.
电压/v0.51.01.52.02.5
电流/A0.100.160.200.230.25
电阻/Ω5.06.37.58.710.0
平均电阻/Ω7.5
(5)实验过程中小花又发现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模糊不清,但电压表已损坏,小花找了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代替灯泡,用电流表和定值电阻测出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设计电路如图3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S1、S2,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I1
③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I2
④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得出Rx的阻值
表达式:Rx=$\frac{({I}_{1}-{I}_{2}){R}_{0}}{{I}_{2}}$(用R0和测量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小明在“探究干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如图甲所示,小明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吗,保持水平方向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2)杠杆调节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得到数据后小明马上整理器材,并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不合理为什么?只测了一组数据,结论不具普遍性,小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如图所示,用F=20N的水平拉力使重为5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在2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0.5m,若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及其摩擦均不计,则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40N,拉力F的功率为1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