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的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气态B.乙是气态C.丙是气态D.甲是固态

分析 (1)固体分子间距离小,作用力大,分子位置固定,宏观上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具有流动性;
(2)液体分子间距略大,作用力小,分子位置不固定,宏观上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分子极度散乱,宏观上无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

解答 解:甲图中分子间的距离略大,约束力很小,分子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
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约束力很大,分子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
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约束力几乎没有,分子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特征,要求记住三种不同状态分子排列方式的不同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一同学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猜想: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先进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该同学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路程时间图线,则
(1)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1.94m.
(2)接下来,该同学将不同数量(1只、2只、3只、4只、5只)的“小纸杯”先后叠放在一起从空中释放,并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则观察图(b)中单个纸杯的速度一时间图线1可知,小纸杯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所受空气的阻力等于自身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单个纸杯和5只叠放纸杯比较,在它们各自到达匀速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为f1:f5=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在氧原子、质子、水分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船闸利用的是连通器的原理.如图是轮船开往下游时通过船闸时的示意图,可以知道下一步先打开的是阀门B,再打开的是闸门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假设雨滴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雨点(可看作球形)的横截面积s成正比,与下落的速度v成正比,即F=Ksv,每个雨点下落最终作匀速运动,已知球的体积公式为V=$\frac{4}{3}$πr3.如果两个雨滴的半径之比为1:2,则这两个雨滴的落地速度之比为(  )
A.1:2B.2:1C.4:1D.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重2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20N,当用1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拉物体时,物体静止不动,此时,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10N,改用12N的水平拉力拉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12N,当拉力增加为15N时,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1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使用的压强计如图: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边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大于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B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软管气密性不好(漏气).
(3)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液体深度/cm橡皮膜方向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5朝上4.8
25朝下4.8
35朝侧面4.8
410朝侧面9.5
515朝侧面14.2
6酒精15朝侧面11.4
①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压强大小相等.
②比较序号为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③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下表是小英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实测
物体
物体的质量
m/kg
重力
G/N
比值

$\frac{G}{m}$/N•kg-1
物体10.10.989.8
物体20.21.969.8
物体30.32.949.8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弹簧测力计.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重力和质量成正比.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为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赤道广州武汉上海北京纽约莫斯科北极
g值大小9.7809.7889.7949.7949.8019.8039.8169.832
地理纬度23°06′30°33′31°12′39°56′40°40′55°45′90°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武汉和上海;
②猜想g值变化的可能原因是地理位置.
③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指货物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对人的安全电压不能超过220VB.某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45kg
C.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m/sD.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