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如图(a)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的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高度处,图(b)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该金属块的密度是2.7×103kg/m3

分析 (1)分析绳子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当金属块从水中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未露出液面,此时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的浮力不变,绳子的拉力也不变,即为图中的AB段.
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没有浸入水中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为图中的CD段,据此求出金属块重.
(2)当金属块未露出液面时,拉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据此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金属块的体积),知道金属块的重,利用重力公式求金属块的质量,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金属块的密度.

解答 解:(1)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没有浸入水中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为图中的CD段,
从图可知,该金属块重力为:G=F=54N.
(2)当金属块未露出液面时,即为图中的AB段,
从图可知,此时绳子的拉力为34N,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F=G-F=54N-34N=20N.
FVg,
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金属块的体积):
V=V=$\frac{{F}_{浮}}{{ρ}_{水}g}$=$\frac{20N}{1.0×1{0}^{3}kg/{m}^{3}×10N/kg}$=0.002m3
由G=mg可得金属块的质量为:
m=$\frac{G}{g}$=$\frac{54N}{10N/kg}$=5.4kg,
金属块的密度为:ρ=$\frac{m}{V}$=$\frac{5.4kg}{0.002{m}^{3}}$=2.7×103kg/m3
故答案为:2.7×103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重力、浮力、质量、密度的计算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关键是公式和公式变形的应用,难点是通过图乙确定金属块的重力及绳子受到的拉力、会用称重法计算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
(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D.
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
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将会永远匀速运动下去,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陈鹏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的清晰的像,填写实验记录时,无意中用物理书把凸透镜遮住了一部分,如图所示,结果他发现在光屏上仍能(填“仍能”或“不能”)看到蜡烛完整的像,经过思考,他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凸透镜是依靠光的折射成像的,只要烛焰发出的光能够到达凸透镜,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时,小阳用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作为探头)与U型管(作为压强计)相连通进行实验.
(1)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当用手指按压(不论是重压还是轻压)橡皮膜时,发现U型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差几乎不变,则说明该装置漏气(选填“漏气”、“不漏气”).
(2)装置调整好后,若将探头先后放在同一容器的A、B两处,实验现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可以判断出A、B两处的压强pA小于p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滑轮组,并将所测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序号动滑轮重/N钩码重/N动力/N机械效率
112166.7%
214$\frac{5}{3}$80.0%
3242
(1)在表中填上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2)根据实验1、2两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低与被提物重有关.
(3)通过2、3两次实验可知: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越低.(4)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到不同的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填“改变”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一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通过前40cm所用的时间为2s,通过后40cm所用的时间为1s,则它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26.7cm/sB.20cm/sC.30cm/sD.40c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实验前,小强发现压强计U形管两边红墨水的高度不相等,如图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C.
A.再多加一些红墨水     B.倒出一些红墨水        C.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D.按压金属盒的橡皮膜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3)小强保持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没有保持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
(4)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则下面操作不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的是③
①烧杯中换密度差更大的液体   ②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    ③将U型管换成更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甲乙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Ω  1A”,乙标有“15Ω  0.6A”,把它们并联起来,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把它们串联起来,电路两端允许加上的最高电压是1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想知道所喝的早餐奶的密度.于是和小刚到实验室,分别用不同的器材进行了测量.
(1)小明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过程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早餐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早餐奶的总质量为76.2g;将烧杯中的早餐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早餐奶的体积是40cm3
③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早餐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早餐奶的质量为42g;
④经过计算可知,早餐奶的密度为ρ=1.05g/cm3
(2)实验中小刚发现自己桌上没有量筒,思考了一会儿后,他利用天平、水(水的密度用ρ表示)、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0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装满水的质量m1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装满早餐奶的质量m2
请你根据他测得的物理量计算出早餐奶的密度表达式ρ=$\frac{{m}_{2}-{m}_{0}}{{m}_{1}-{m}_{0}}{ρ}_{水}$(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