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鹏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 为定值电阻。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按图甲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交叉);
(____________)
(2)为了保护电路,实验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_____(选填“A”或“B”)端;
(3)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但电流表无示数,此时出现的故障可能是_____(选填字母);
A.滑动变阻器短路
B.电流表断路
C.电阻 R 短路
D.电阻 R 断路
(4)排除故障后,小鹏又取了两个定值电阻,想利用这些器材继续探究“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5 欧、10 欧、20 欧,电源电压为 6V,分别接入三个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数据,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_____;
(5)上述实验中,
①小鹏用 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接着把 R 换为 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应向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_____V 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②小鹏又把 R 换为 2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都不能达到所控制的电压值,是因为_____,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滑动变阻器_____(选填字母)。
A.“50Ω 1.0A” B.“30Ω 1.0A” C.“20Ω 1.0A”
【答案】 B D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B 2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过小 A
【解析】
(1)[1]将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滑动变阻器要求一上一下连接,如图所示:
(2)[2] 为了保护电路,实验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阻值最大处即B端。
(3)[3]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源是通路。电流表没有示数,说明电流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中有一处是断路的;综合分析可知: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位置是导通的,所以应为定值电阻断路;故选D。
(4)4]由图丙知,电流和电阻的积为
U=IR=0.4A×5Ω=0.2A×10Ω=0.1A×20Ω=2V
故图象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5)①[5][6]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5Ω改接成10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即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
②[7][8]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2V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
U滑=6V2V=4V
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倍数
=2
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20Ω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R滑=2×20Ω=40Ω
故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至少40Ω的滑动变阻器,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都不能达到所控制的电压值,是因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过小。
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取“50Ω 1.0A”的滑动变阻器,故选A。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疫情期间,小明的物理老师在腾讯课堂中直播上了一节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课,老师播放了以前用凸透镜点燃物理试卷的视频,也可以点燃火柴,如图甲所示,而且老师说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若测得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物理老师又给同学们播放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视频,如图乙所示,观看了视频后,让小明回答如下问题。
(1)实验时,应将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调整至同一_____上;实验中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有一个大小不变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物距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焦距;
(2)解决上述问题后,将蜡烛由图中的位置逐渐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得到最清晰的像为止,若光屏上不能呈现像时,就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最终能观察到如图丙所示的4个不同的像,则4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填符号);
(3)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_____(选填“靠近” 或“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
(4)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向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器材测量盐水的密度:
(1)图甲是小明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________;
(2)小明同学改正错误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是5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量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盐水的质量是________g;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内,其示数如图丙所示,经计算盐水的密度是____kg/m3,小明用此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偏 _______(填“大”或“小”);
(4)小明想利用弹簧测力计、水和细线来测量石块的密度,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石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石块的重力为G;
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③石块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 石块的密度表达式:________(细线质量忽略不计,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12月2日,“无人驾驶”时代临近,智能驾驶公交系统深圳首发式运行。4 辆全电动公交车(如图1),在全程1.2公里的线路运行,车速10~30公里/小时。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采用的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即司机需要坐在驾驶位上,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司机踩下刹车,就可以从自动驾驶模式自动转换为人工驾驶模式。智能驾驶公交车以国产、自主可控的智能驾驶技术为基础,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配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GPS 天线等设备(如图 2)感知周围环境,能够实时对其他道路使用者和突发状况做出反应,已实现自动驾驶下车辆检测、减速避让、紧急停车、障碍物绕行、变道、自动按站停靠等功能,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已完全符合公交试运行的要求。
请根据题目文字和图片内容,写出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应的物理知识,如:
物理现象:司机踩下刹车;
物理知识: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物理现象: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 年 5 月 18 日,我国宣布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化石能源,它属于_____能源(选填“可 再生”或“不可再生”);质量相同时,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以 10 倍的关系粗略计算,1kg 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_____J,这些热量可以使_____kg 的水从 20℃加热至 100℃。[q 煤气=4.2×107J/kg、c 水=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北京8分钟
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表演惊艳全世界,同时宣告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短短8分钟的表演却蕴涵着大量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制造”闭幕式上,演员穿着目前国内最大尺寸的熊猫木偶道具进行轮滑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为达到最佳表演效果,需要严格控制道具的质制作团队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和创新,经过反复对比和测试,最终确定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作为制作材料。最终版的熊猫木偶道具质量仅为10kg装载着大屏幕的机器人与轮滑舞者进行了互动表演,为体现冰雪主题,大屏幕也使用了新技术,让它们看起来像是用冰雪制成的“冰屏”,每块“冰屏”长3m。为保证“冰屏”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冰屏”的整个结构非常精密,卡槽与屏之间的距离达到微米级,经过风洞测试,每块“冰屏”都能承受15m/s的风速,目前我国的“冰屏”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舞台上要求演员衣服轻薄,动作舒展流畅,由于现场气温低至﹣3℃,为做好演员的保暖工作,超薄保暖服采用了超级新型纳米材料﹣一石墨烯发热膜、演员上场前,需先对服饰内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石墨烯发热膜保暖服可在﹣20℃的环境中工作4小时,确保了演员穿着舒适和演出成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熊猫木偶道具选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作为制作材料,除了考虑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外,还因为这些材料________较小;
(2)演员在地面上做曲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是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3)在对“冰屏”进行抗风能力的风洞测试中,让屏幕正对风的方向,若增大风速,风对屏幕产生的压强_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4)在给保暖服内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________能;保暖服通电发热是通过__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方式增加保暖服的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冬奥会的一些运动项目,关于这些项目中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跳雪台上的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
B.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转弯滑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冰壶运动员掷出去的冰壶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
D.冰球运动员用球杆推着冰球使其水平滑动的过程中,冰球不具有惯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港珠澳大桥被誉为现代七大奇迹之一,其中长约5600m的沉管隧道通过引桥与人工岛路面相连,引桥长1000m,竖直高度为40m,简化图如图所示。重5×104N的汽车在沉管隧道中以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所受阻力为其重力的0.05倍。从引桥最低端开始汽车功率增大到90kW匀速行驶,耗时45s到达人工岛路面,求:
(1)汽车完全通过沉管隧道需要多少秒;
(2)汽车在沉管隧道中行驶时牵引力所做的功;
(3)汽车在引桥上所受阻力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潜水运动员用力推游泳池旁边的扶栏时,扶栏未动,而他却远离扶栏而去;运动员离开扶栏后,并没有再用手和脚划水,但仍然能游很远。关于此现象,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一切物体都有惯性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