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小军站在一栋高楼前,由于没有皮卷尺,所以他想利用回声测出高楼离他有多远.请你帮他写出测量方法,要求写出测量仪器及测量步骤(可以用符号使表述简洁).另外,若要测出高楼离他的距离,他站立的位置应该满足什么条件(不需解释原因)?

分析 (1)利用回声测距离需要先知道声音空气中的速度,其次算出声音从小军处传到高楼的时间,再根据公式s=vt就可求出他离高楼有多远.
(2)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回声传播是一个出去又返回的过程,所以单程时间是大于0.05秒,根据公式s=vt可计算他站立的位置到高楼的最小距离.

解答 解:(1)测量器材:根据s=vt可知需要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
测量步骤:利用回声测距离需要先知道声音空气中的速度v,再测出回声往返的时间t′再除以2,利用速度公式变形s=vt可求得他离高楼的距离s=vt=$\frac{1}{2}$vt′.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由v=$\frac{s}{t}$可得,他站立的位置到高楼的最小距离是s=vt=340m/s×$\frac{1}{2}$×0.1s=17m.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和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弄清声音从发声处传到高楼的时间是解此类问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物质水银酒精甲苯
熔点/℃-39-117-9580.5
沸点/℃35778111218
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若要测量此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最好选酒精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液态萘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水银做测温物质;甲苯的凝固点是-95℃;萘在熔化过程需要吸热(选填“放热”或“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各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了小球竖直自由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小球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 (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小球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在AC过程中,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为0.16m/s.
(2 )如图2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A.(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把一只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后放到20℃的空气中,温度计示数将先下降后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由于怕饭菜太烫,来不及冷却而影响小明的早餐,妈妈总是很早就起床了.为了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小明就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10-5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024681012141618
甲的示数/℃70605347423937353433
乙的示数/℃70666158555250484644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牛奶的质量和初温;
(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空气的导热性比水的导热性差;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慢的.小明想用“冷却速度”(用字母V代表)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请你给物理量下个定义:液体单位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叫做冷却速率.
(4)小明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水温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则火箭箭体的内能变大,机械能变大(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如图中,根据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标出电流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还记得电影《终结者》中像液体一样流动的金属终结者吗?这种金属叫做镓,托在手心里就会熔化成液体,在这一过程中,它要吸收(选填“吸热”或“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胜同学提出的问题是蜜蜂振动发声的部位在哪里?.
(2)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
(3)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
(4)“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蜜蜂发声是由“小黑点”振动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