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把2个鸡蛋从地面竖直匀速拿到桌面高度所做的功约为(  )
A.0.1焦B.1焦C.10焦D.100焦

分析 根据对2个鸡蛋的重力和桌面高度的了解,并结合做功公式和电功率公式进行解答.

解答 解:2个鸡蛋的重力大约为1N,因此托起2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桌面高度约为80cm=0.8m,竖直匀速拿到桌面高度,所做的功W=Fs=1N×0.8m=0.8J,B选项比较符合.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估算题,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一辆卡车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沿直线运动,它行驶至A处呜笛,在A处正前方440m处有一峭壁,经过2.5s它行至B处,并听到了反射回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则该卡车的速度为(  )
A.22m/sB.17m/sC.15m/sD.12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在做“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小张和小李首先将数字式压强传感器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的不同深度处,利用它测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表一、表二为他们的实验记录表.(已知:ρ=1.0×103千克/米3;ρ=0.8×103千克/米3
表一  液体甲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压 强
(帕)
10.1980
20.43920
30.76860
40.87840
51.211760
表二  液体乙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压 强
(帕)
60.21568
70.53920
80.97056
91.07840
101.511760
表三  液体丙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压 强
(帕)
11--
12--
13--
14--
15--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4、5或6、7、8、9、10中的压强与深度的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对同种液体,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②两位同学想继续比较深度相同时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对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是否也有影响时,发现他们现有的表一、表二中的数据无法比较.于是他们准备利用液体丙作为研究对象继续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三中.请将实验序号11、12、13、14、15中的深度一列数据填入,以确保实验中测量相应的压强后能进行“在深度相同时,不同液体对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比较.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7(或4、9或5、10)中的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得:液体密度与深度的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
(b)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还可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密度与深度的乘积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在轻质的杠杆两端AB各挂有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ρ>ρ).支点O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在下列情况下杠杆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  )
A.在铜块和铝块上各加一块质量相等的物体
B.将铜块和铝块各切去体积相同的一小部分
C.将铜块和铝块同时向支点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
D.在铜块和铝块上同时施加两个大小相同竖直向上的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如图所示,用滑轮把重为20牛的物体在4秒内竖直向上提升2米(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拉力做的功W;
(2)拉力的功率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动力臂是阻力臂4倍的杠杆是省力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若该杠杆受到的阻力20牛,则当动力为5牛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牛,现把一只重为1牛的钩码挂上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把钩码画在图中适当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张悦对李丹同学说:“我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发现物体距透镜30cm时,在距物体4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李丹根据张悦的叙述,得出以下结论:A.此像一定是缩小的;B.此像一定是正立的;C.此像一定是实像;D.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9cm.你认为李丹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C(填结论前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2与R3的阻值均为1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比为3:2.若把电流表A1和A2分别换成电压表V1和V2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R1=5ΩB.R1=20ΩC.U1:U2=3:4D.U1:U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