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在实验中用塑料小球(可用乒乓球代替),把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了乒乓球的振动,便于观察;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化法.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用到转换法来研究物理现象.

解答 解:(1)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该现象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在实验中把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了乒乓球的振动,便于观察,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化法.
故答案为:(1)振动;(2)音叉;转化法.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二是转换法在物理学研究当中的有效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
(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什么用玻璃而不用镜子作实验材料?玻璃板能够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如果有5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1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3)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请完成下面光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实验小组探究金属丝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他们取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丝拉直连接在A、B接线柱上,在金属丝上安装一个可滑动的金属夹P.实验室还提供了下列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电压为3V)、滑动变阻器(20Ω 2A)、刻度尺、开关和导线若干.
(1)为了测量AP段的电阻R,他们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中还没有连接的一根导线接上,使电路完整.
(2)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变阻器的最右(选填“左”或“右”).
(3)实验中移动金属夹P,分别测得AP段的长度L和对应的电阻值R,数据如下表:
L/cm304050607080
R/Ω2.12.83.54.24.95.6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结论导体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若某人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如图为他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车租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利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一种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则此处海底的深度是3000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这种方法不能(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声速比光速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华做变速直线运动,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秒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现象是(  )
A.
“小兔”的影子
B.
花朵在水珠中成像
C.
筷子在水中“折断”
D.
丹顶鹤的倒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2.75cm、2.45cm、2.76cm、2.7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2.76cmB.2.757cmC.2.75cmD.2.68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