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压强相等,已知ρ<ρ,若在两个正方体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切去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和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一定大于mB.m′一定小于m
C.m′一定等于mD.m′可能等于m

分析 已知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相等和两者的密度关系,根据密度公式可求两者的体积关系,进一步根据体积公式可知两者的边长关系;当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高度相等的部分,根据密度公式得出截去部分和剩余部分的质量关系.

解答 解:
如图所示,设切去的高度为h,最初两者的高度h>h

最初压强相等有ρghgh,即ρhh  ①
甲的横截面积S=${{h}_{甲}}^{2}$,乙的横截面积S=${{h}_{乙}}^{2}$.
要比较切去部分的质量,切去部分的质量=密度×切去部分的体积.
根据比值法可得:$\frac{{m}_{甲}′}{{m}_{乙}′}$=$\frac{{ρ}_{甲}{V}_{切甲}}{{ρ}_{乙}{V}_{切乙}}$=$\frac{{ρ}_{甲}{S}_{甲}h}{{ρ}_{乙}{S}_{乙}h}$=$\frac{{ρ}_{甲}{{h}_{甲}}^{2}h}{{ρ}_{乙}{{h}_{乙}}^{2}h}$=$\frac{{h}_{甲}}{{h}_{乙}}$>1 (需结合①得到)
即m′>m′;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灵活应用,能得出两者的边长关系和已知条件的灵活应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进入百姓家庭,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汽车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请你解答:
(1)汽油机和柴油机构造相似,但汽油机汽缸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汽缸顶部有喷油嘴;
(2)当汽油在汽油机的发动机内燃烧不充分时会冒“黑烟”,这时发动机的效率将降低(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汽车发动机在工作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通常在发动机外装有水套,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的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大;
(4)汽车在爬坡时,驾驶员的操作总是加大油门同时将变速器换为低档.加大油门是使发动机发挥最大的功率,换为低档是为了减慢车速.那么,在爬坡时减慢车速的目的是增大牵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纺织厂里有一道工序叫做“梳棉”,即将杂乱无章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条,用于纺线,梳理时棉絮间带上同种电荷(选填“同种电荷”或“异种电荷”),梳理车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潮湿程度,以防止因摩擦起电而造成火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线甲是电阻R1的“U-I”关系图象
B.电源电压为11.5V
C.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Ω
D.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压表V2示数为7.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可能不变D.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严冬之夜,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上会出现一片水雾,这是液化现象;结冰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升华现象;夏天地面上的水很快就消失了,这是汽化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月底张明家电能表的情况如图所示,然后从记录本上查出上月底电能表的示数是811.6kW•h,张明家本月消耗的电能为4.32×108J,若按每度0.5元计费,张明家本月应缴电费为60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被美誉成“中国神盾舰”的052D导弹驱逐舰已经交付海军服役,其满载排水量达到7500t,停在军港的052D导弹驱逐舰所受浮力7.5×107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物质的构成》一课中,老师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先在量筒中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记下总体积;再将量筒反复颠倒摇晃,记下混合后的总体积.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后的总体积与未混合前的总体积一样大
B.混合后的总体积比未混合前的总体积大
C.根据这个实验的现象,即可得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
D.这只是一个模拟实验,用形象的宏观现象类比不易观测的物质微观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