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5cm.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
(2)实验过程中,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靠近(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4)当把蜡烛调到距离透镜10cm的位置时,小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此时为了观察到所成的像,小明可以应该在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观看物体的像.

分析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4)当物距小于焦距时,会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不会在光屏上显示,因成的像与物在同侧,须使眼睛通过凸透镜看物体成的像.

解答 解:(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由图示可知,物距大于相距,因此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3)光屏上接到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光屏靠近凸透镜.
(4)当把蜡烛调到距离透镜10cm的位置时,小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说明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要想看到像,必须在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观看物体的像.
故答案:(1)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2)倒立;缩小;照相机;(3)靠近;(4)在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观看物体的像.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掌握,看能否根据规律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次实验都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B.甲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左侧容器内空气吸收的热量更多
C.乙实验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D.甲实验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国际单位中,电功的单位是(  )
A.JB.kWC.WD.kW•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做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如果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必须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大小;如果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则要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
(2)如图2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匀速滑动,分别记下三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F2和F3,结果发现的大小关系是F1小于F2小于F3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这一探究可得到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用一块各个侧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木块,进行如图3所示的三次实验,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木块运动时的示数依次为F1、F2和F3,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F1等于F2大于F3(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过比较(a)、(b)两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无关;通过比较(a)、(c)两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现测得某一块糕点的质量约为10g,体积约8cm3,则其密度为1.25×103kg/m3.若吃掉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消耗电能的是(  )
A.摩擦起电B.日光灯通电发光C.电动机转动D.扬声器发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电流表不能与用电器并联是因为电流表的内阻很小.电压表不能与用电器串联是因为电压表的内阻很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测量平均速度:
器材装置斜面、垫木、金属片、刻度尺和秒表.安装器材时,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
过程表格小车在哪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老师提出课题后,
小雨猜测可能全程的平均速度最大.
在如图的装置中,小雨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全程AB和上程AC段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

然后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如下:
路段路程/cm时间/s
AB963
AC602
结论由以上数据可知:小车在CB段的平均速度是0.36m/s;小车在上程段AC、下程段CB和全程段AB运动,在BC路段的平均速度最大.
程序上述探究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2)密度概念的建构:
表格
m/gV/cm3
铝块15420
铝块22710
木块11020
木块2510
请在下面的空白处用描点法画出铝块的m-V图象
方法把数据表格变成图象,运用了等价变换法.
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我们引入了密度,其定义为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测量液体的密度:
过程步骤①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②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③把烧杯中的液体向量筒内倒入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
④将m、V带入公式中,算出液体的密度ρ;
⑤根据m1、m2算出液体的质量m.
正确的操作步骤排序是:①③②⑤④.
数据表格请根据图示,将下列空格填好:
m1/gm2/gm/gV/ cm3ρ/kg/m3
 54.4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 pA、pB和pC.(ρ酒精=0.8×103 kg/m3,ρ=1.0×103 kg/m3
(1)pA、pB和pC的大小关系是pB<pA<pC
(2)要使水在C点的压强pC变小,可以采取的做法是倒出适量水(写出一种即可).
(3)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