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在学习声音的想过知识后,小明同学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了思考并做了如下的实验:
(1)中华恐龙园库克苏克大峡谷的“湿谷”深处,工作人员借助超声波水雾机营造出亦真亦幻的童话世界,超声波能将水打散而形成白雾,是因为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人耳听不见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
(2)如图甲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他用木槌敲击鼓面的时候,既能听到鼓声,又能观察到纸屑振动;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振动产生声音;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3)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变小(填“变大”或“变小”);假如抽气机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不能(能/不能)听到铃声;此实验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本次实验采用的而肯学探究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分析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用小球被弹开的角度表示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空时的情况,这种方法称为理想推理法或科学推理法.

解答 解:(1)超声波能将水打散而形成白雾,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所以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
(2)用木槌敲击鼓面的时候,鼓面发出声音的同时,会发现纸屑会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鼓面在振动,所以可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纸屑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3)由实验现象可知,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接近真空时,虽然还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但可通过推理知道真空不能传声.由于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最终的结果是通过推理得出的,所以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理想推理法或科学推理法.
故答案为:(1)能量;20000;超;(2)振动;振动产生声音;转换法;(3)变小;不能;真空不能传声;科学推理法.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二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要会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的实际现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形成、日月食等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各图描述磁场的磁感线中,正确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大小讲的是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响度只和振幅有关
C.声音的频率越高我们听得越清楚D.声音可以传播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正确估测物理量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二的小马同学对生活中相关的物理量进行了估侧,下列估
测合理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教室房间的高度为4dm
C.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cmD.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01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所示,铁块长为2.7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她们始终处在屏幕内,这是因为以电视屏幕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到终点线时,运动员由于惯性还会继续往前跑一段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国际单位制中,秒的符号是(  )
A.hB.minC.sD.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已知R1=20Ω,电源电压为10V,干路电流为1A,求:
(1)R2为多少Ω?
(2)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