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为什么电炉丝热的发红,而与其相连的导线插头却不怎么热?
答:电阻丝与插头串联,通过的电流相同,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通电时间和电流相同时,电热跟电阻成正比,由于电炉丝电阻比插头的电阻大,所以相同条件下电流通过电炉丝产生的热量较多,因此电炉丝热的发红,而与其相连的导线插头却不怎么热.
(2)200g冰的熔化图象如图,它在CD段吸收多少热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 (1)由焦耳定律Q=I2Rt可知电阻的发热量与电阻的阻值、电流及通电时间有关.
(2)由图象可知,CD段是水,温度从0℃增加到10℃,又知道水的质量和比热容,根据Q=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解答 解:(1)电炉丝与导线是串联在电路中,因电炉丝电阻大,导线的电阻很小,由公式Q=I2Rt可知,当通过它们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正比,因此导线几乎不发热,电炉丝产生了更多的热量.
(2)由图象可知,CD段冰完全熔化为水,水的温度从0℃增加到10℃,
则水吸收的热量:Q=cm(t-t0)=4.2×103J/(kg•℃)×200×10-3kg×(10℃-0℃)=8.4×103J.
故答案为:(1)Q=I2Rt;正;电炉丝;(2)8.4×103J.

点评 本题考查了焦耳定律和热量的计算,从图象中判断出CD段是水以及读出温度的变化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

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距离(m)
20426
408816
60102030
80163248
100205070
(1)为了安全起见,在能见度只有30m的大雾天,当他驾驶汽车在同一公路上行驶时,允许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0.6s.
(2)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3)一起发生在限速5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5m.请你根据图象判断司机是否超速?超速.
(4)经测定,某司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距离”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司机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司机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司机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7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极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建筑物内部遭遇火灾,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这是因为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空气由于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聚集在房间的上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演绎式探究: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若物体质量为m,速度为v,则其具有的动能为E=$\frac{1}{2}$mv2
如图所示,在质量一定时,能反映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图线(图1)是a.
流动的空气也具有动能,已知空气密度为ρ,若一团气流以速度v匀速垂直通过一面积为S的截面(图2)时,则在时间t内通过该截面的空气质量为ρvtS.
物理上把气流在单位时间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动能叫风能密度,则该团气流风能密度的表达式为$\frac{1}{2}$ρSv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假如没有电流的磁效应,下列现象会发生的是(  )
A.不能用指南针辨别方向B.不能用磁铁收集散落的大头针
C.无法使用电磁起重机吊起钢铁D.无法利用手电筒照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两个鸡蛋的总质量约为0.1kg
C.根据交通部门规定,娄怀高速的最高限速为720km/h
D.人体的密度约为1.0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某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6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如图所示,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同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如下操作: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
(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4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8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去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为缓解旱情,相关部门采用了在空气中喷洒干冰的方法人工增雨.干冰使空气中得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时变成雨滴的过程分别属于(  )
A.凝华  熔化B.凝华  液化C.凝固  熔化D.凝固  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