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中是透过装满水的玻璃瓶看纸上字“无锡”的情景,看到的“锡”字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这个玻璃瓶相当于_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有________作用,所以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否则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虚 凸透 会聚 【解析】试题分析:装满水的玻璃瓶中间比边缘厚,相当于凸透镜,纸上的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字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从而有可能点燃枯叶,导致火灾。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第三节 动能和势能 课后练习题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甲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到同一木块上。乙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__________的关系;实验时,它是通过观察_________,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2)进行乙实验时,每一次都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起始_________相同;通过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_________来判断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受到阻力的大小。
(3)根据乙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如果甲实验的水平面绝对光滑,则甲实验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进行,原因是_________。
速度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速度 距离 不能 木块被撞后不会停下来 【解析】(1)甲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钢球在水平面上的初始速度不同,则研究的是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动能的大小,这是一种转换法的运用。(2)乙实验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 第10章浮力 单元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第一小组: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铜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 N .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铜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 mL ,根据F 浮 =G 排 =ρ 水 gV 排 可计算出浮力.通过实验可得出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小组: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你准备选用第一组上述两方法中的方法____(填“1”或“2”),并简要说明操作中还应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
0.2 20 重力大于浮力 2 用针使蜡块完全浸没在水中 【解析】 (1)方法1:由甲图可得:G=2.2N,F示=2N,金属块所受的浮力:F浮=G?F示=2.2N?2N=0.2N;方法2:金属块的体积:V=40mL?20mL=20mL=20cm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利用F浮=G排=ρgV排可求受到的浮力:F浮=G排=ρgV排=1.0×103kg/m3×10N/kg×20×10?6m3=0...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阶段测试卷(第四~五章)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__________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的关系.
(3)如果有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______进行,理由是____________.
(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_________(选填“上”或“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
(5)该同学仅根据在图内白纸留下的实验记录,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A的像重合 等效替代法 到镜面的距离 大小 2 不能 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无论怎样移动物体物像始终不重合 上 不能 只做了两次实验,一次像距和物距基本相同,另一次不相等,实验具有偶然性 【解析】试题分析:(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蜡烛B与像重合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控制变量法:由于影响问题的因素有多个,设计实验时,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阶段测试卷(第四~五章) 题型:填空题
为保障安全,某路段限速80 km/h,并安装了两台相同的“电子眼”自动拍摄车辆的通行情况.如图所示是两台“电子眼”先后相隔2s从不同角度拍摄到的两张照片,已知相邻路灯的间距为30 m.由照片可知,拍摄照片___[选填“(a)”或“(b)”]的“电子眼”离目标较远,____(选填“A”“B”或“C”)车在超速行驶.
(b) c 【解析】解答:从甲、乙中可以看出,SA=30m,SB=30m,SC=60m; 即vA==15m/s=54km/h;vB==15m/s=54km/h;vC==30m/s=108km/h; 故C车超速。由于照相机的位置不变,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大,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小;从图上可以看出,b图象小,所以b图拍摄时照相机离被拍车辆较远。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阶段测试卷(第四~五章) 题型:单选题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
C 【解析】由题意知道一个物体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最后2s的平均速度是:v=s/t=3m/2s=1.5m/s,由于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小于1.5m/s,因此C正确,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阶段测试卷(第四~五章)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哪个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A. 投影仪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近视眼镜
B 【解析】解答:观察图形可知,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是照相机的原理。 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卷 题型:作图题
在图中,S点是水中鱼所在的位置,S'点是人的眼睛在A处看到的鱼的像的位置.请完成人眼在A处看到鱼的光路图.
【解析】(3)人之所以能看到水中的鱼,是由鱼反射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因此光的传播方向大致为S→A;鱼的像是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所以直接连接AS′,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S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离开脚后在空中运动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其运动状态改变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前锋队员 B. 足球 C. 地球 D. 守门员
C 【解析】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离开脚后在空中运动时,足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使其运动状态改变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