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
D.阳光射入房间内看到尘土飞扬,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析 根据以下知识分析答题:
(1)大气有压强,大气压能把吸盘牢牢地吸在玻璃上;
(2)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示意图,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分子间有间隙;
(4)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物质分子,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解答 解:A、吸盘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牢牢地吸在玻璃上,该现象与分子间的引力无关,故A错误;
B、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B正确.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空隙,故C错误;
D、阳光射入房间时尘土飞扬,飞扬的尘土是分子团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应用、分子动理论等内容,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用力推动一辆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玩具小车,小车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惯性;但是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又会停下.这是因为它受到摩擦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3.在如图中,重为4牛的均匀球体放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球所受重力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0.(1)如图所示,用螺丝刀撬钉子,O为支点,画出动力F的力臂L;
(2)请在图中用笔画线,画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最省力的绕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双手挤压空矿泉水瓶使其发生形变,力越大,形变越大,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倒入空矿泉水瓶内一些热水,摇晃后倒出并立即盖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瓶子慢慢向内凹陷,此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从高速行驶的汽车中抛出的矿泉水瓶能够把路人砸伤,是因为矿泉水瓶具有很大的动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瑞瑞同学在中考物理实验加试时,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瑞瑞同学为了节省实验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1)瑞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不能;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方法改进后,所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分析瑞瑞同学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
UAB/VUBC/VUAC/V
2.41.43.8
(3)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他只做了一次实验,而没有进行多次测量,只凭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带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正确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应满足在同一直线上的条件.实验中使用小车可以大大减小其受到的摩擦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排除其它力(如摩擦力)的干扰.
(2)在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中,每组实验的三次操作,都要将弹簧右端点从位置A拉伸到位置B,如图乙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使每次力产生的效果相同.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需要进行多次实验,你的具体操作措施是将弹簧右断点从位置A拉伸到位置C,做三次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超声波加湿器通过每秒170万次的高频振动,在水面上方形成大量1μm~5μm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弥漫到空中从而增加了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这样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