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1)如图1中物体的长度是2.45cm,图2中电压表的示数是14V.
(2)图3中量筒里水的体积是46mL.
(3)图4所示的装置做“探究电流相同时,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的实验.(甲、乙是完全相同的密闭容器.闭合开关前,A、B两U形管内液面相平)
①由于电流产生的热量不易直接测量,因此在实验中是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显示甲、乙容器内空气温度的变化,这里采用了转换法的探究方法.
 ②通过对比观察,乙(选填“甲”、“乙”)容器中导体的电阻产生的热量较多.由此可知,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分析 (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读取电压表示数时,首先要明确电压表选择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度线相垂直.
(2)量筒的使用,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读数前要看清量筒的分度值,要注意量筒的零刻度在量筒的最下方.
(3)①电流产生的热量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通过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用能直接观测的量来显示不容易直接观测的量的方法叫转换法.
②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气体膨胀程度越大,液柱上升的高度越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要估读到mm的下一位;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4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45cm-1.00cm=2.45cm.
电压表选择的是0~15V量程,对应的分度值为0.5V,此时的示数为10V+0.5V×8=14V;
(2)由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是2mL,量筒中液体的凹液面的底部与40mL上面的第三刻度线相平,所以水的体积是40mL+2mL×3=46mL.
(3)①实验中是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显示甲、乙容器内空气温度的变化.像这种用能直接观测的量来显示不容易直接观测的量的方法叫转换法;
②由图知,B液柱的液面较高,可知乙容器中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多.由此可知: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故答案为:(1)2.45;14;(2)46(3)①高度差;转换法;②乙;大.

点评 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小王同学观察到用水壶烧水时如果水加的太满,往往还没等烧沸腾水就会满出来,他认为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后水的体积增大了,于是马上联想到水的质量是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于是他提出猜想.
“液体的密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他将这一猜测告诉他初三在读的哥哥小陆,小陆不假思索的反驳小王的猜测,并提出:
“只要是同种液体的密度都是一个定值,不会随温度而改变”
为了证明各自的观点,他们来到实验室准备利用量筒和天平测量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你认为他们的实验可能会遇到的主要问题测量的仪器不全.
最后他们求助了老师,在一套精密的密度测量仪的帮助下得到了标准大气压下纯水在不同温度的密度值
表一
温度/℃0510152025303540
密度kg/cm3999.84999.96999.70999.10998.20997.04995.65994.03992.22
表二
温度/℃455055606570758085
密度kg/cm3990.21988.04985.70983.20980.55977.77974.84971.79968.6
(1)表一,二中数据说明水的密度是随着温度不规则变化的(选填“规则”或“不规则”),也可以证明小王和小陆同学的猜测是错误的(选填“小王”“小陆”或“小王和小陆”),同时推理可知水在这种液体不合适作为温度计内的工作液体(选填“合适”或“不合适”)
(2)如果想得到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最大密度值,则应该在温度是0~5℃之间做进一步的实验
(3)为了了解是否其他液体也有类似的规律,他们应该改变液体种类再次实验,为了便于与上表进行对比,他们应该在实验中注意控制温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水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显微镜(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推装满沙子的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车的作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B.人对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C.沙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所示为一种自制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时,该密度计漂浮 在被测液体中(选填“悬浮”、“漂浮”或“下沉”).将其分别放入装有液体密度为ρ1和ρ2的两个烧杯中,可以判断:ρ1<ρ2.若该密度计两次测量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m1=m2.(后两空选“<”、“=”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双触点干簧管
双触点干簧管是一种磁控开关,结构如图1所示,其外壳是一只密封的玻璃管,管内充有某种惰性气体,并装有A、B和C三块簧片,其中B和C是用铁或镍等材料制成,A是用铜或铝等非磁性材料制成,A的端点与C的端点是固定端点,B的端点是自由端点,正常时B的端点在自身弹力作用下与A的端点接触,当绕在干簧管上的线圈通电时,如图2所示,B的端点与C的端点分别被磁化而相互吸引,当吸引力大于B的弹力时,B与A的端点分开,并与C的端点接触.而当B与C的吸引力减小到一定程度时,B在弹力的作用下与C的端点分开,重新恢复与A的端点接触.
请问答下列问题:
(1)在图2中,若要使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则电源左端是正极.
(2)簧片A、B和C所对应的材料可能是③.(填写序号)
 ①铁、铁、铜 ②铜、铝、铁 ③铜、铁、铁 ④镍、铁、铝
(3)当B的端点与C的端点接触时,簧片B具有弹性势能.
(4)如图3所示,请将电路连接完整,要求闭合开关后,红灯先通电,然后绿灯与红灯能交替通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右端固定一定滑轮,轻质小盘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桌面上重为4N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5N的砝码时,木块保持静止状态.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0.5N;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6N的砝码时,木块正好作匀速直线运动.当小盘内放上重为0.7N的砝码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0.6N.木块的运动状态会(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的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物体的振动都能发出响声
B.敲击鼓面的力越大,鼓声音调就越高
C.“听声辨人”是不同人的发声响度不同
D.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4月10日晚,武夷山市“瀑布剧场”迎来了“武夷水秀”的处女秀.它是继《印象大红袍》茶秀后,又推出的演绎武夷山水文化的大型节目,节目中邀请了“永远的佐罗”----童自荣等著名配音演员,人们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童自荣那独特华丽的声音;演出利用水雾墙代替传统的投影幕布,水雾墙的形成是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