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                                       

(3)对比         两图,可以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对比甲、丁两图,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是否正确,并叙述理由:                                            。



(1)海绵凹陷的程度;

(2)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甲和丙;

(4)这种说法不正确,丁图木块对海绵的压力是甲图的两倍,但受力面积也是甲图的两倍,在受力面积不同的情况下,不能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这个结论。

【解析】

(1)木块杜海面的压力使海面发生形变,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凹陷的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木块对海绵的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可以得出: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对比甲和丙两图,可以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对比甲、丁两图,能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这种说法不正确,丁图木块对海绵的压力是甲图的两倍,但受力面积也是甲图的两倍,在受力面积不同的情况下,不能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这个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体操、投掷、攀岩等体育运动都不能缺少的“镁粉”,它的学名是碳酸镁。体操运动员在上杠前都要在手上涂擦“镁粉”,其目的是 (    )
    A.仅仅是为了利用“镁粉”,吸汗的作用,增加手和器械表面的摩擦而防止打滑
    B.仅仅是为了利用手握着器械并急剧转动时“镁粉”,能起到衬垫作用,相当于在中间添加了一层“小球”做“滚动摩擦”
    C仅仅是为了利用“镁粉”,填平手掌的褶皱和纹路,使手掌与器械的接触面增大,将握力变得更加实在和均匀
    D.上述各种功能都具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1)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          (选填:“同一”或“不同”)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        (选填:“同一”或“不同”)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

(2)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上的          (选填:“同一”或“不同”)高度处释放;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物体将                     

(3)在上述(2)的三次实验中,若小球克服毛巾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1,小球克服木板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2,则W1         (选填:“大于”、“ 等于”或“ 小于”)W2

(4)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李斌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的位置滚下(mA<mB,hA>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同组的小红认为他这样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问题,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1)分析图中的A.B(或A.C……),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填方向)的浮力;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 N。

(2)观察 四个图(填图的序号)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在同种液体中受到浮力的大小随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增大而 (选“增大”或“减小”);

(3)分析A.D、E三个图,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

(4)上述设计方案,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模型法 D.等效法

(5)小明还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 。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①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_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形状的改变,忽视了________________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6)根据图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①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②煤油的密度是: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丽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1.8

1.4

2.4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5

0.3

机械效率η

74%

(1)表中①处应填__________,②处应填_________;

(2)请在图乙中画出滑轮组绕绳方法。通过实验1和实验2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 _;

(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 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若物体重6N.

(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若物体上升高度为10cm,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2)若仅增加物体的重力(不计摩擦),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物理实验复习时,小美和小丽再探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1)小美先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在左右两侧各挂如图甲所示的钩码后,杠杆的       端下降.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只需将                     即可。

(2)小丽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她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结果杠杆转至竖直位置,如图乙所示.小丽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却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是                   

(3)他们认为(2)问中拉力是做功的.如果水平向右的拉力F大小不变,OA长L,将杠杆从竖直位置拉着转过30°的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1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 时(设水平面足够长),假设小车的重力突然消失,小车将(     )

A.立即停止运动                      

B.速度慢慢地减小,最后停下来

C.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会一直增加,根本停不下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99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白炽灯泡的灯丝常制成螺旋状,这样做的目的是

A.便于灯丝散热,防止灯丝熔断。

B.尽量减少灯丝的电阻。

C.减少灯丝散热,提高灯丝的温度。

D.减少灯丝在高温时的升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