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如图所示,A表示光线通过凸透镜时发生的现象,B表示力和它的力臂,C表示在斜面上重20牛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D表示同名磁极的磁感线分布,其中作图方法正确的是(  )
A.B.C.D.

分析 (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总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

解答 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图中所示符合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故A正确;
B、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图中所示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故B错误;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图中所示重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斜面向内.故C错误;
D、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总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而图中所示的磁感线方向是从S极出发回到了N极.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力臂的画法、透镜的光路图、力的示意图和磁感线及其特点,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只要认、细心就可正确作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小华在实验室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象,如图a、b所示
(1)由图a可知这种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48℃,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4min,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增加(选填“不变”“增加”或“减少”),图a中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c所示,则水的沸点是98℃,水沸腾时温度不变(选填“不变”“升高”或“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一只鸟在距湖面10m高的高空飞行,当小鸟下降2m时,小鸟在湖面上的“倒影”是虚(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16m,若小鸟往高处飞时,则“倒影”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科技小组的同学用长方体泡沫塑料A、三脚架和灯泡等制作了一个航标灯模型(如图),总重为4N,A底部与浮子B用细绳相连.水位上升时,浮子B下降;水位下降时,浮子B上升,使航标灯静止时A浸入水时的深度始终为5cm,排开水的质量为500g,浮子B重0.5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泡沫塑料A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500Pa,航标灯静止时,浮子B体积应为1.5×10-4m3.(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的.它的图象信号是由卫星通过电磁波传送的.我们只听不看就能判断播音员是否熟悉,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识别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不同物体的传热能力是否相同
小明是个既善于观察又爱动脑筋的学生.他发现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制品和木头制品时,感到金属制品比木头制品凉;吃饭时,放在热汤中的金属勺很快就会变得烫手,而陶瓷勺就不会烫手;把热饭装在陶瓷碗中,要比装在金属碗变凉得慢…小明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结论:金属物质的导热能力比非金属的导热能力好.
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制品和木头制品时,感到金属制品比木头制品凉,这是因为金属制品的导热能力比木头的强.当手触摸户外的金属制品时,手上的热很容易(填“很容易”或“不容易”)传递出去,使手的温度降低很快,所以感觉金属制品比木头制品凉.
(2)自然界中,比热容最大的物质名称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乘坐电梯上楼时,势能增大(增大,减小,不变),以商场地面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运动,静止),以所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人是静止(运动,静止)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请在甲图中画出汽车匀速上坡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2)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给人一个向前的力,使人前进.
(3)小明站在离公路垂直距离为60m的A点,发现公路上有一汽车从B点以8米/秒的速度沿公路匀速行驶,B点与人相距100m,如图所示.问小明最少要以6m/s速度奔跑,才能与汽车相遇.
(4)如图丙A、B两块砖的密度相同,A的底面积是B的底面积的2倍,A与B的重力之比为3:1,则B对A的压强与A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A
A.1:2    B.1:1    C.1:3    D.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S1=100cm2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A为圆柱形木块,其底面积为S2=80cm2,C为压力传感器,用F表示压力传感器的示数,h表示木块A的下面与液面的距离,小明同学想利用此装置探究F与h的关系,它先把木块A放入液体中,当木块A静止时,测得木块A的下表面与液面的距离为h1,小明再用轻杆B向下压,逐渐改变h的大小,并记录下与之相对应的压力F的竖直,依据数据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F-h图象,此过程中液体始终没有溢出(不计传感器C和轻杆B的重力和体积g=10N/kg)

(1)除图甲所给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选填A.天平B.刻度尺C.量筒)
(2)观察图象,发现可知:
①h1=4cm,木块A的总高度是10cm.
②在木块A没有浸没之前,当h增大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增大,木块A所受浮力增大,在木块A浸没后至接触器底之前,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不变,木块A所受浮力不变(以上均选填“增大”“缩小”或“不变”).
③木块A的重力是4N.
(3)利用此实验装置可测该液体的密度,其值为1.25×103kg/m3
(4)木块A全部浸没液体后,与木块A放入液体前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增加了1000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