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超声波是一种( ).

A. 传播速度很大的声 B. 频率很高的声波

C. 振幅很大的声波 D. 响度很大的声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习题:小专题(一) 长度的特殊测量 题型:单选题

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

A. 估测鞋的长度,可以用“庹”(人的两手臂伸直的长度)

B. 估测教室的长度,可以用“步”

C. 估测旗杆的高度,可以用“拃”

D. 估测津塔(约337米)的高度,可以用“脚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滚动训练(三)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铁明同学向上跳台阶进行晨练,铁明重500 N,在10 s内匀速连跳12个台阶,每个台阶的高度为0.2 m。在这个过程中,已知铁明克服摩擦做功为2800 J,求在此过程中:

(1)铁明竖直向上跳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铁明克服重力做的功是多少。

(3)铁明做功的总功率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习题: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 kHz~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kHz到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习题: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题型:单选题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是可听声,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 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 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 000次每秒

D. 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次每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八2017-2018学年年级物理上册习题: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题型:实验题

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_____高度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互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会再次出现倒立、_____的实像.

(3)实验过程中,小丽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与像都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_____(填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八2017-2018学年年级物理上册习题: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像是

A. 正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八2017-2018学年年级物理上册习题: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题型:单选题

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习题:小专题(五) 物态变化的辨析 题型:单选题

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

A. 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B. 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 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 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