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探究焦耳定律,他们将四段电阻丝a、b、c、d分别密封在完全相同的盒内,盒内封闭有适量的空气,乙装置中另有一个5Ω的电阻在盒外与d并联.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柱的高度差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的.
(2)根据甲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得到的实验结论是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乙装置右侧盒外连接的5Ω电阻的作用是使通过电阻丝c、d的电流不相等.

分析 (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这种研究方法叫转化法;
(2)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阻关系时,控制通电时间和电流不变;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流关系时,控制通电时间和电阻不变.
(3)根据并联电路具有分流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 解:
(1)据试验装置可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使得容器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从而导致U型管中的液面会发生变化,故虽然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U型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这种研究方法叫转化法;
(2)甲容器中的电阻小于乙容器中的电阻,即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乙容器中的U形管的液面高,说明产生的热量大,故结论为: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因为并联电路中的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当乙容器外连接的5Ω电阻后,通过乙容器内电阻的电流减小,因此图乙中右侧盒外连接的5Ω电阻的作用是改变乙容器内电阻的电流;即使通过金属丝d、c的电流不同.
故答案为:(I)U形管两侧液柱的高度差;(2)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3)使通过电阻丝c、d的电流不相等.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电流的关系”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注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运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约为8Ω.
(1)小明所在实验小组连接的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有两处错误或不妥.请指出:
①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②滑动变阻器全接在下端的两个接线柱了.
(2)将上述错误或不妥改正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发出特别耀眼的光,且此时电流表、电压表都有示数,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了.
(3)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85W.
(4)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这个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7.35Ω(保留两位小数) 通过实验绘制成如图所示的I-U图象,通过分析你能得到的结论是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为了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如图所示,小芳利用课堂上的仪器做实验

①把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越大(选填“越大”或“越小”);
②一开始实验时,小芳发现按与不按探头的橡皮膜,U型管两端液面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原因可能是实验装置漏气.
③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小王同学用两只相同的封闭小木桶做实验.他在小木桶内分别装满水和盐水,在小木桶上各插上一根很细的玻璃管.当他从上方利用漏斗向玻璃管中灌水或盐水时,实验的现象如图(a)、(b)、(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ρ<ρ盐水

①比较(a)、(b)两图可知: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②比较(b)、(c)两图可知:在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一杯盐开水,用去半杯,剩下的半杯盐开水(  )
A.其密度减半,因质量减半B.其质量减半,但密度不变
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D.其质量、体积和密度均减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甲),看到手指放大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缩小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他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物距有关.
(3)小明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像的大小
14013.5缩小
23015缩小
32020等大
41530放大
510光屏上没有像
68光屏上没有像
(4)结论与应用:①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大,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远.②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远离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和凸透镜B、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

(1)小华首先测量凸透镜A的焦距: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A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甲所示,凸透镜A的焦距f1=10.00cm;
(2)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幻灯机(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焦距为f 2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由此现象可以判断:凸透镜A和凸透镜B的焦距大小关系为f 1>f 2(选填“>”或“<”).小华在移动光屏时,是向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小明同学喝牛奶时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他进行如下实验:
(1)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右侧,此时他应向左 (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用天平称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240g.
③把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229.6 g.
④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10cm3
⑤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ρ牛奶=1.04×103 kg/m3
(2)小明同学很聪明,他在没有量筒,只有天平、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杯子和笔的情况下,能测出牛奶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天平称出空杯子的质量m0
②往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在水面处对杯子作标记,用天平称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将水倒掉并擦干杯子,再向杯中倒牛奶至标记处,用天平称出牛奶和杯的总质量m2
④根据以上测量的物理量写出牛奶密度表达式:ρ牛奶=$\frac{{m}_{2}-{m}_{0}}{{m}_{1}-{m}_{0}}$•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铝有良好的导电性、良好的延展性、密度小等物理属性.下列有关铝的应用中,分别利用了铝的哪种物理属性:(1)户外高压线主要用铝导线是利用它的导电性;(2)铝箔广泛用于包装香烟、糖果是利用它的延展性;(3)建造飞机、船舶中为减轻重量也大量使用铝是利用它的密度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甲、乙、丙所示顺序进行实验,测出了该塑料块的体积和质量.

(1)这种塑料的密度是0.82×103kg/m3
(2)仔细分析实验过程,你认为小明在天平使用过程中的不规范之处是直接把潮湿的塑料块放在天平上测量.
(3)如果按小明的顺序进行实验,测得的塑料块的质量偏大(偏大/偏小/不变),测得的塑料块的体积偏大(偏大/偏小/不变).
(4)测得的塑料块的密度偏大(偏大/偏小),其原因是水和塑料的平均密度大于塑料的密度.
(5)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你认为合理的顺序是丙、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