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在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的实验中.
(1)小丽的方案如图所示,移动凸透镜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时,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为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对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具体操作提出一条注意事项:凸透镜正对太阳光.
(3)小丽发现: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无论怎样调节白纸的位置,都不能使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点,而是一个光斑,这个光斑的直径有两三毫米.这是为什么呢?小丽猜想:太阳光不能会聚成一点是由于光的色散引起的.
①小丽猜想的理由或依据是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凸透镜可以看成多个三棱镜组合而成的).
②为了验证小丽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把一片红色透明胶片放置在凸透镜的前方,调节白纸的位置,观察光斑的大小变化(或用单色光照射凸透镜,调节白纸的位置,观察光斑的大小变化).
③如果小丽的猜想正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光斑变小.

分析 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判断.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光线才能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的最小、最亮的点才是凸透镜的焦点,才能得到准确的焦距.
太阳光经三棱镜之后变得发散,其原因是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组成,不同色光的折射能力不同,所以才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谱.
实验时光斑太大是因为不同的色光折射能力不同造成的,为了证明这个问题,可以用单色光照射凸透镜,或用彩色透明胶片放在凸透镜前,观察光斑大小的变化.

解答 解:(1)移动凸透镜白纸上的光斑最小,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为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阳光聚焦法,一定要注意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白纸在白纸上得到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才是凸透镜的焦点.
(3)①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白纸上会聚成一个直径有两三毫米的光斑,是由于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能力不同,不能在白纸上会聚成最小、最亮的点.
②为了验证太阳光不能会聚成一点是由于光的色散引起的,把一片红色透明胶片放置在凸透镜的前方,调节白纸的位置,观察光斑的大小变化;或用单色光照射凸透镜,调节白纸的位置,观察光斑的大小变化.如果光斑变小,猜想正确.
③如果小丽的猜想正确,把一片红色透明胶片放置在凸透镜的前方,调节白纸的位置,会看到光斑变小.
故答案为:(1)10;(2)凸透镜正对太阳光;
(3)①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凸透镜可以看成多个三棱镜组合而成的);
②把一片红色透明胶片放置在凸透镜的前方,调节白纸的位置,观察光斑的大小变化(或用单色光照射凸透镜,调节白纸的位置,观察光斑的大小变化);
③光斑变小.

点评 太阳光是复色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由于不同的色光折射能力不同,才出现七色光谱,经凸透镜折射后光斑比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实验名称】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设计并进行实验】(1)某实验小组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钩码若干个.

(2)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这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水平位置静止,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
【交流与评估】杠杆调节平衡后,他们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进行评估时,他们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原因是不合理,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只有一次实验,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实验拓展】实验结束后,他们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用弹簧测力计在左端不同位置竖直向上拉,且使处在如图所示位置静止,测出拉力大小都与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结论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活动中,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有R1(20Ω 2A)R2(50Ω 1A).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

(1)小明根据电路图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检查时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有误.请在这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导线不得交叉).
(2)连接电路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最右端(选填“左”或“右”).
(3)在检查仪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乙图所示,则应对电流表进行调零;
(4)电路改正后,小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值,取下电阻,两表的示数仍然不变,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R断路.
(5)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记录电流表A与电压表V的示数,得到一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12345
电压表V示数(V)1.61.82.02.22.4
电流表A示数(A)0.160.180.200.220.24
小明根据测出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该小明实验选择电阻的大小为10Ω.小明选择的滑动变阻器为R2(选填“R1”、“R2”)
(6)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明还应换不同阻值的电阻多次试验.
(7)另一组的小华同学和小明做了同样的实验,两人分别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I-U关系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R、R的大小关系为:R<R(选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所示,在物体B的作用下,物体A在20s内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移动2m.已知物体A重200N,物体B重40N,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20N,20s内物体B下降距离为1m,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是200N,它与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若使物体A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应该对物体A施加一个40N水平向右的力.(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之间、轴与轮之间的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一个椭圆形厚玻璃瓶中灌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玻璃瓶中,如图所示.沿着不同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什么?这一现象说明什么?如果你拿着它从楼下走到楼上(或从山下到山上),你会观察到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变化情况是什么?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是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当人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膜片振动,与膜片相连的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产生随声音变化的电流,经放大后通过扬声器还原成声音,下列图中设备与动圈式话筒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电动机
B.
发电机
C.
电磁继电器
D.
扬声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

(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2)实验电路接好后,合上开关时,小明发现电压表示数较大,而电流表无示数,其故障原因可能是电阻R断路.
(3)故障排除后,进行实验,实验中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象.
①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②上述实验中,小明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然后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将会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应该向左(填“左”或“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
(4)实验室提供了三个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A:“30Ω 2A”,B:“50Ω 1A”,C:“100Ω  0.1A”,要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滑动变阻器B(填代号),不选另外两个滑动变阻器的原因分别是:①A的最大阻值不能达到需要的40Ω;②C允许通过的电流不能达到需要的0.4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重为200N的冰壶从出发点A被运动员推着运动6m后,在B被推出,沿冰道运动30m到O点停下来.被推出去的冰壶停下来,是由于冰面对冰壶有摩擦阻力;从A点到O点运动过程中,若运动员对冰壶的推力是10N,运动员对冰壶做的功是60J.冰壶的重力做的功为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重约50NB.人步行的速度约4m/s
C.洗热水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42℃D.液晶电视机的工作电流约10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