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洗手池就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洗手池的下水管道常常做成如图所示的弯管,图1中虚线框内部分弯管是利用物理模型连通器 的原理来设计的,园艺师傅使用如图2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减小阻力臂 方式达到省力的目的.

分析 (1)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当所装同一种液体静止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
(2)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可以减小了阻力臂,在阻力、动力臂一定的情况下,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减小了动力、更省力.

解答 解:(1)当水流过下面的弯管后,总在弯管处留下一定的水,水静止不流动时,两边液面相平,防止污水管内的臭气顺着管道逆行,属于连通器,因此是利用物理模型连通器的原理来设计的;
(2)剪树枝时,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减小了阻力臂,而阻力和动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F1会减小,因此更省力.
故答案为:连通器;减小阻力臂.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连通器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际应用,知道连通器的特点(所装同一种液体静止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是关键,并且能灵活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一物理兴趣小组“探究物体的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如下.
a.如图甲,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分别从同一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轨道左端的物块B,比较物块B滑行距离的远近.
如图乙,让质量相同的钢球分别从同一轨道、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轨道左端的物块B,比较物块B滑行距离的远近.
b.分析试验结果,形成结论.
(1)让钢球从斜面滑下的过程中,钢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图甲探究的是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3)如果影响一个物理量的因素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当研究这个物理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时,常采取类似本实验的做法,这种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c.实验反思.
(4)组内有的同学认为水平面是光滑的更有助于完成本实验,小明不同意这一观点,小明认为如果水平面是光滑的,物块B将一直运动下去,无法比较其滑行距离的远近.小明的理论依据是牛顿第一定律.(填写定律名称)
(5)在图乙中的两次实验操作,第一次物块B被撞的远,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1;第二次物块B被撞得近,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2,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是f1=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④可能跟物体浸入(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1)铁块分别在1-2-3的位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是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位置3-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是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2)比较实验的1-5整个过程,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规律,可以总结出的结论是物体受到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1)如图1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升高(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如图2所示用剪刀剪断物体,已知剪断物体需要120N的力,图中L1:L2=2:1,则在手柄处至少应施加60N的力.若要剪断物体更省力,应把被剪物体尽量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剪刀的转动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有关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运动
B.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会慢慢停下来
C.物体所受的合力为平衡力时,该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斜面与光滑水平面在M点通过小圆弧相连,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原长时右端在N点.小物块从斜面上P点由睁止滑下,与弹簧碰撞后又返回到P点,则(  )
A.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
B.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动能减少
C.小物块从M向N运动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
D.小物块从N向M运动过程中,动能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在“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中,小华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名称 X X X X X X
实验目的:测定牛奶的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牛奶.
实验原理:ρ=$\frac{m}{V}$
实验步骤:
1.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牛奶部分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牛奶的体积V.
3.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m2
4.牛奶的密度:ρ=$\frac{{m}_{1}-{m}_{2}}{V}$(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b(选填“a”、“b”或“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远.
(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进行三次正确实验,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5)李华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速度为零)时,如果在这一瞬间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图2中准确的是A.(图中的黑点表示李华同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图片中的物理规律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铅笔在水面“折腾”
B.
    手影游戏
C.
     光的色散
D.
   人照镜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