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
B.夏天,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冬天,温暖的室内窗玻璃变模糊,是液化现象
D.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分析 (1)判断物态变化现象,我们首先要清楚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态变化中是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从而确定是什么物态变化.
(2)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解: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属于熔化,故A错误.
B、夏天,冰糕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不是汽化现象,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冬天,温暖的室内窗玻璃变模糊,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秋天,草叶上结有小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这不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该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难度不大,关键是搞清楚物质物态变化前后的状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现象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木柴燃烧B.水力发电
C.电灯发光D.小球从斜坡上滚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图中的4个元件符号分别表示(  )
A.二极管、电动机、电阻、交叉相连的导线
B.发光二极管、电阻表、滑动变阻器、交叉不相连的导线
C.发光二极管、电动机、滑动变阻器、交叉不相连的导线
D.发电机、电动机、滑动变阻器、交叉相连的导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A′为处在B点处的人眼通过平面镜MN所看到的A点的像.请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光A点经平面镜反射到B点的光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9.5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桌面的同一直线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当烛焰距凸透镜16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设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初二(1)班同学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同学们在白色光屏可以看到多种色光,图中所示最上面的色光是紫光;最下面的色光是红光,一位同学用绿纸将光屏包住,这时在光屏上只能看到绿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以下是我们前不久做的两个实验:

A.如图甲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紫色碘蒸气,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固态碘.依据整个过程没有液态碘出现现象,判断这种物态变化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碘蒸气才能凝华,说明凝华放热.
B.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
(1)采用这种“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使冰受热均匀.
(2)应选用颗粒较小(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3)图丙是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三峡大坝水库水面下50m深处水的压强是4.9×105帕.大坝边上修筑的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盛有浓盐水,向烧杯中加了一些清水后(没有溢出),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彩屏手机屏幕上艳丽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合而成的;手机的来电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挂在广口瓶内,如图所示,再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在这个过程中,声音如何变化?
答:逐渐变小;由此现象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或声音转播需要介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