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有关物理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时,可能是电路发生了短路
B. 物体内能增加时,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C. 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
D.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其传播速度与超声波相同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华想测量一种红葡萄酒的密度,但家里没有量筒,只有量程为200g的天平、砝码、小空瓶、水。他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测量。
m1/g | m2/g | m3/g |
12 | 36 |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小华将天平放在______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______,发现天平的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如图甲所示,他应该将______向______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小华调整好天平后,利用天平测了3次质量,具体步骤如下:
①天平测量小空瓶的质量m1,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②用天平测量小瓶装满水的总质量m2,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②用天平测量小瓶装满红葡萄酒的总质量m3,如图乙,将数据填入表格______。
根据小华测量的数据,计算出红葡萄酒的体积为______cm3、密度是______g/cm3
(3)小李在认真观察了红葡萄酒的商品说明后,发现酒瓶上写有750mL的字样,觉得小华的测量方式太过繁琐,他决定直接将一整瓶葡萄酒放在天平上测出其总质量m总,然后将酒全部倒出,再用天平测出空瓶质量m空,最后用,就是红葡萄酒的密度。你认为小李的方法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下列实验过程中,机械的机械效率会发生变化的是( )
A. 杠杆中,先后将同一重物挂在A、B两点,在末端用竖直向上的力提升到相同的高度
B. 定滑轮中,改变拉力方向,先后将同样的两个钩码匀速提升到不同的高度
C. 同一滑轮组中,先后用甲、乙两种方式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到相同的高度
D. 斜面中,用沿斜面方向的拉力两次以不同的速度将同一重物匀速从B搬到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及摩擦)
(1)绳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关系是F1_______F2。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和η2大小关系是η1_______η2。
(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1和s2大小关系是s1_______s2。
(4)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W1和W2大小关系是W1_______W2.(均选填“>”、“二”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左图所示,用加热器给初温均为20℃的甲、乙液体加热(m甲<m乙),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线如右图。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左图所示,此时乙的温度为__________℃。
(2)甲液体第30s的内能_________第35s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3)小明根据右图中0至30s图线及题目所给信息得出: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液体的大。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车,从同一起点同时出发,沿平直公路行驶到相同终点.甲车在前三分之一时 间里以速度 V1 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三分之二时间里以速度 V2 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三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 V1 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三分之二路程中以速度 V2 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则
A. 甲车先到达B. 乙车先到达C. 两车同时到达D. 不能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光屏上呈现了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向右移动透镜至图中________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且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3) 如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 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 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则该眼镜是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远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热机效率越高,所做有用功就越多
B. 质量相等的两块金属,比热容大的吸收热量多
C. 质量相等的两种燃料完全燃烧,热值大的放出热量多
D. 压缩铁块时,铁块分子之间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玻璃板与木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度量法”、“等效替代”或“科学推理法”).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木板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如果将玻璃板绕EF轴顺时针转动,可以观察到像 (选填“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或“不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