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越大
C.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D.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分析 (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它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4)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之间,大于20000Hz的声波,人们听不见,叫超声波,小于20Hz的,人们也听不见,叫次声波.

解答 解: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人不一定听见,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故A错误;
B、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二者没有关系.,故B错误;
C、医生利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
D、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人们听不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条件、声的利用和次声波等几个方面去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如图所示,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0.12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生活生产中,我们常常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这一性质,下列实例中与这一性质无关的是(  )
A.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B.夏日的海边比内陆区的昼夜的温差小
C.初春夜晚要向稻田中灌水
D.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水降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潜水员在水中看岸边的树,看起来树的高度比实际矮是光的折射现象
B.从不同的地方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的漫反射现象
C.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 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 2/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偏向(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当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向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小明通过实验研究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现象,如图是他根据实验现象画的光路图.改变入射角的大小,他发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你猜想,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的现象是折射光线消失(或光线全部反射回水中,折射角等于90°或折射光线沿水面前进),你猜想的依据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先达到90°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八年级九班同学探究与声音有关的实验

(1)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2)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振动,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归纳法.
(3)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4)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1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123
用力大小较大
尺的振动幅度较大
尺拍打桌子的声音较大
(5)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存在的问题是:应该是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6)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A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一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B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乙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7)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①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①是正确的.
②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EADBC(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BC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吸热(选填“吸”或“放”).
(2)图中,海波在D点是液态,在G点是固态(均选填“固”或“液”).
(3)若探究“海波的熔化”实验中,小明发现海波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增加海波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将一枚硬币放在不透明杯子底部,你向后退恰好看不见它的位置,如甲图.请一位同学向杯中缓缓注水,刚刚看不到的硬币你又能看见了,如乙图.造成“看不见”和“又能看见”分别是什么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V2 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比值不变
C.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2的示数不变
D.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和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