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正值阳春三月,江都自在公园的梅花散发出阵阵清香,这是________现象。如果天气晴暖,香气更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2018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题型:作图题

如图,电路连接正确,电路接通后,小磁针在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中静止不动,请标出电源的正负极符号,并标出小磁针的N极、S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是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跟杠杆相连,杠杆可以绕固定点O转动,另一端固定着一个浮子,浮子随油面高低而升降。图中电压表的示数随油面升高而增大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练习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物空气,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受到强烈的吸引力,这是因为_________,但很快又受到光洁金属网C对它的斥力,这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离开金属网C后,颗粒物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牢牢吸引,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练习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一瓶氧气的密度为4.5 kg/m3,质量为27kg,则瓶中氧气的体积是 ______m3;若用去1/3,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练习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关于茶杯对桌子的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茶杯形变产生的 B. 桌面形变产生的

C. 就是茶杯的重力 D. 就是桌子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练习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这位科学家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重要规律,为人类揭示自然奥秘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缅怀他的伟大成就,特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力的单位,他就是是图中的( )

A. 牛顿 B. 欧姆 C. 焦耳 D. 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8年级物理(下)第11章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_____的物理量;_____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同步练习:9.2《阿基米德原理》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_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___________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__________,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G排=__________N。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_______________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_ (选填字母序号)。

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_________。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 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 N,他就在0.5 N处对应标上1.0 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_________N处对应标上0.8 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