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R1、R2电阻相同,均为10Ω.滑动变阻器R3最大电阻值为10Ω,滑片从最左端向右滑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B.R1的电功率减小,最大值为0.4W
C.R2的电功率增大,最大值为3.6WD.电路总功率保持不变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3并联以后再与R2串联,电压表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并联部分总电阻的变化和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和R2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P=UI可知电路消耗总功率的变化和R2电功率的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并联部分两端的电压变化,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通过R1电流的变化,进一步可知R1的电功率变化;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R1的电功率最大,根据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并联电路的电压,根据P=$\frac{{U}^{2}}{R}$求出R1的最大电功率;
(3)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R2的电功率最大,根据P=$\frac{{U}^{2}}{R}$求出其大小.

解答 解: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3并联以后再与R2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因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滑片从最左端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
由I=$\frac{U}{R}$可知,干路中的电流变大,R2两端的电压变大,
由P=UI可知,R2的电功率增大,电路总功率变大,故D错误;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R2两端的电压变大,
所以,并联部分两端的电压变小,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I=$\frac{U}{R}$可知,通过R1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故A错误,
由P=UI可知,R1的电功率减小;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R1的电功率最大,
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所以并联部分的总电阻:
R=$\frac{{R}_{1}{R}_{3}}{{R}_{1}+{R}_{3}}$=$\frac{10Ω×10Ω}{10Ω+10Ω}$=5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总电阻:R=R+R2=5Ω+10Ω=15Ω,
此时干路中的电流:
I=$\frac{U}{R}$=$\frac{6V}{15Ω}$=0.4A,
则U=IR=0.4A×5Ω=2V,
R1的最大电功率:
P1=$\frac{{{U}_{并}}^{2}}{{R}_{1}}$=$\frac{(2V)^{2}}{10Ω}$=0.4W;故B正确.
(3)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R2的电功率最大,
则P2=$\frac{{U}^{2}}{{R}_{2}}$=$\frac{(6V)^{2}}{10Ω}$=3.6W,故C正确.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表所测的电路元件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判断题

7.奔跑的猎豹、飞行的子弹都具有动能.√(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小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12月6曰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以下估测正确的是(  )
A.小明的质量大约为500kg
B.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m/s
C.当天小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1500m
D.步行后小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我们教室一张课桌桌面宽8mB.初中生的正常质量为450kg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m/sD.人体的正常体温为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2014中国•雷山苗年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巡游活动,于11月3日下午2点30分在雷山县民族文化广场举行开幕,小红的爸爸参加了这次活动.她爸爸在活动结束后买了一包”雷公山银绿茶“带回了家.她爸爸为延长茶叶的保质期,将茶叶包装袋放入冰箱中,用低温的方法贮存茶叶.问:小红家来客人了,当她从冰箱里拿出茶叶包装袋时,就有如图的一幕.试回答:
(1)请解释图中小红提出的问题.
(2)在炎热的夏天,把茶叶从冰箱中取出来后,能否马上打开茶叶的包装?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为35°,则反射角为55°.如果入射光向法线靠拢10°,则反射光与入射光之间的夹角为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3)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成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研究发现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人们把与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说明在摩擦的过程中,丝绸与玻璃棒之间发生了电子的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小青同学在探究“物质吸热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使用了相同的电加热器 给液体加热,如图所示.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小组序号1234
液体名称煤油煤油
液体质量 m/g 100200100100
液体初温 t1/℃20202020
液体末温 t2/℃40404060
通电时间 t/min51136
(1)在准备实验器材时,除了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托盘天平和计时器.
(2)实验中选择完全相同的加热器的目的是可把物质吸收热量的比较转化为加热时间的比较.
(3)分析实验序号 1、2 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当升高的温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4)根据实验序号为1、3的两组数据可知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