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如图所示,从金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压强的变化是(  )
A.浮力变大B.压强变大C.压强不变D.浮力变小

分析 (1)根据公式F=ρgV可知气泡受到的浮力的变化情况;
(2)根据公式p=ρgh可知气泡受到的压强的变化,

解答 解:
(1)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的体积在不断变大,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气泡的体积,根据F=ρgV可知,气泡受到的浮力在不断变大;故A正确,D错误;
(2)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距离液面越来越近,即深度h越来越小,根据p=ρgh可知,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在不断减小;故BC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和浮力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知道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深度,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难点是知道气泡内气体所受压强减小的情况下,体积在变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有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豪利用气味这种物质的特殊性,采用闻得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珂想用实验的方法,通过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利用物质的另一个特性-密度来区分水和酒精.

(1)实验前,小珂首先检查实验器材,在如图(a)所示的检查时,发现无论用手轻压还是重压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U形管两管边水面的高度差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装置密封性不好或漏气.
(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珂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种液体中,进行了如图(b)和(c)所示的实验,他发现图(c)中U形管两管水面的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c)烧杯中盛的是水,而“爱挑理”的小玉认为小珂的实验结果是不可靠的,小玉做出这样判断的理由是没有控制深度相同.
(3)小珂在实验时,把金属盒放入液体中一定深度,根据U形管两管水面的高度差,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下列探究实验中的探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D.
A.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保持不变
B.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比较木块撞击后运动的距离
C.观察和探究各种光现象时,用光线形象的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D.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时,根据汞柱产生的压强判断大气压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小明和同学在玩跷跷板游戏时,发现为使跷跷板匀速转动,体重较轻一方通常会远离跷跷板的中心,大家在充分观察和讨论之后,决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小梅组提出的猜想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亮组提出的猜想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明组提出的猜想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小刚提醒小梅组的同学,他们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力和力臂是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互加减.
(2)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一些(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小亮想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时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按图乙进行实验,一种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哪个实验方案更好,请你说明理由:乙;力与杠杆垂直,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
(4)小明用丁图中的装置完成了三次实验,根据表一中的数据得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的结论验证了自己组的猜想,但与其他组交流讨论以后发现这一结论并不可靠.除了参考表二小组梅组的数据进行再次实验.请你对小明组的实验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表一
实验序号动力F1(N)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L1(cm)阻力F2(N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L2(cm)
12112
24224
32222
表二
实验序号动力(N)动力臂L1(cm)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2112
24224
322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变大,其原因是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8.请分别画出斜面木块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主要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实验中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请将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整.
次数动力F1/N ①动力臂L1/m ②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20.110.2
(3)若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8N;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此时拉力的力臂将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24cm刻度处时,需将光屏向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缩小 的实像;照相机(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D;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
(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填上或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将蜡烛向上调节(或将凸透镜向下调节或将光屏向上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小明骑电动车上一个不太陡的山坡,已知山坡长600m,上山用时为190s,下山用时110s,求小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3.如图所示电路,R1=R2=12Ω,电源电压为18V.求:
(1)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
(2)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