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上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05A,5V.当滑片P滑到中间某位置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11A,2V.求:
(1)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2)定值电阻R的阻值;
(3)通过移动滑片P,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分析 (1)(2)由图可知R与R′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分别表示滑片在上端和中间某位置时电源电压,从而求出R和电源电压,再由滑片在上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和电路特点计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当滑片在下端时,R′连入阻值为0,此时电路中电阻最小,电流最大.由此计算.

解答 解:
(1)(2)由图可知R与R′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电压表测R′两端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各:U=UR+U′=IR+U′
根据I=$\frac{U}{R}$,
滑片在上端时有:U=0.05A×R+5V…①
滑片在中间某位置时有,U=0.11A×R+2V…①
解①②可得:R=50Ω,U=7.5V;
当滑片在上端时,R′此时连入阻值最大,两端电压为5V:
所以R′=$\frac{U′}{I}$=$\frac{5V}{0.05A}$=100Ω;
(3)由图当滑片在下端时,R′连入阻值为0,此时电路中只有R连入电路,电阻最小,电流最大,
所以最大电流:I最大=$\frac{U}{R}$=$\frac{7.5V}{50Ω}$=0.15A.
答:(1)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0Ω;
(2)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50Ω;
(3)通过移动滑片P,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15A.

点评 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应采用列方程还求解,有一定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关于内能、温度、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
B.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图中,当开关闭合后,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变为0,则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R2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下面四幅图中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D.

(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音调(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响度(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时由于振动频率小于20Hz,发出次声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17世纪前,人们认为太阳光是最单纯的,真是这样吗?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不是(是/不是)单色光;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A为红光.
(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为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可以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黑色;实验表明,A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它的热效应最显著.B外侧的不可见光最显著的特征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几组物质中,均属于绝缘材料的是(  )
A.水银、玻璃、油B.干木柴、陶瓷、海水
C.塑料、橡胶、陶瓷D.玻璃、石墨、纯净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已知部分金属的导电性能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银、铜、金、铝、钨、铁,如果要选择其中的一种金属材料作为制造日常电路中的输电线电芯的原料,请你简要说明哪种金属最适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翔翔在家探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两图可知,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0.5N.
(2)根据B、C两实验,他就得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你认为对吗?不对,理由是鸡蛋在水和盐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是不同的.
(3)根据以上实验,鸡蛋投入水中后,鸡蛋将下沉.(填“上浮“或“下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图乙是小明同学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接着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点,发现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关系,然后又分别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请问小明同学能否得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答:不能,理由是:进行一次实验得出的结果存在偶然性,要多次实验.
(6)若现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