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携手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本题考查物体的相对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间有位置变化就是发生了相对运动,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后,两者间没有位置变化,相对静止,它们与地球间有位置变化,相对于地球来说是运动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  (   )

A.2.1×103J/(kg·℃)         B.4.2×103J/(kg·℃)

C.1.2×103J/(kg·℃)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湛江市正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推开窗门,满目清翠,走出家门,街道宽敞整洁,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小明家住市中心,他担心奶奶寂寞,想奶奶与他同住,但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不愿住,这激发了小明探究城乡温差原因的兴趣。暑假的某一天,他请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到选定地点,于中午同一时刻测出测试点的气温,如表。

地点

麻章城镇居民区

赤坎商业区

寸金桥公园

廉江城镇居民区

龙海天海滨

遂溪农村

霞山市中心

吉兆湾海滨

徐闻农村

雷州西湖公园

气温(℃)

36.1

37.2

34

35.5

32.8

33.5

37

32.5

34.2

34.5

(1)气温最低的区域是          海滨;解析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                                水的比热容大;

(2)质量为10kg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了5℃,水吸收的热量是

                 2.1×105J,这是通过          热传递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

(3)请你为湛江市“创模”献计献策,提出两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

                        多植树;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按图7甲的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起来,要求导线不要交叉。(甲图中电压表V1的示数是1.8 V,电压表V2的示数是3 V)

图7

 
 


(2)请根据图8甲的实物连接图,在图乙的虚线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图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会使水中的正、负离子大大增加,导致水的导电性增强,所以水的导电性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水的污染程度.
某同学为了了解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的污染情况,取来了该厂的废水和自来水,研究它们的导电性能,为此他设计了如图13所示电路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他用完全相同的两套装置分别盛取质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的自来水和废水进行实验.
(2)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处于             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处于图中           (填“a”或“b”)端.

(3)实验中发现通过电流表甲的示数        (填“大于”、“小于”、“等于”)电流乙的示数,由此他判断废水被污染了.
(4)建设美丽的湛江,需要大家群策群力,请你为治理废水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李的新铅笔上,小李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 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   cm;那么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   m/s;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 h到达三水,休息0.5 h后,再以8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 h到达肇庆。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伟所在的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了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得多。

实验三: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片的一头伸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到辐条中)先慢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

以上三个实验中,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是    ,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

(1)                                                             ;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无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