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为增加学生的国防知识,阳湖中学九(2)班同学到东海舰队参观某型号潜水艇.潜水艇的艇壳是用高强度的特种钢板制造,最大下潜深度可达350m.潜水艇的总体积为1.5×103m3,艇内两侧有水舱,潜水艇截面如图所示.通过向水舱中充水或从水舱中向外排水来改变潜水艇的自重,从而使其下沉或上浮(海水密度为1.03×103 kg/m3).则:
(1)水舱未充海水时,潜水艇总重量为9.27×106 N,此时,漂浮在海面的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2)为使潜水艇完全潜人海水中,至少应向水舱充人海水的重量是多少?
分析:(1)潜水艇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求出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求排开水的体积;
(2)已知潜艇的总体积可求潜水艇完全没入时受到的浮力,而潜水艇受到的浮力等于潜水艇重加上水舱内的水重,据此求出应向水舱充入海水的重;
解答:解:(1)∵潜水艇漂浮,
∴F=G=9.27×106N
∵F海水gV
∴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
V=
F
ρg
=
9.27×106N
1.03×103kg/m3×10N/kg
=900m3
(2)潜水艇没在水中时
F′=ρ海水gV′=1.03×103kg/m3×10N/kg×1.5×103m3=1.545×107N,
∵F′=G+G海水
∴G海水=F′-G=1.545×107N-9.27×106N=6.18×106N;
答:(1)漂浮在海面的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是900m3
(2)为使潜水艇完全潜入海水中,至少应向水舱充入海水的重量是6.18×106N.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要求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为增加学生的国防知识,某中学九(7)班同学到东海舰队参观某型号潜水艇.潜水艇的艇壳是用高强度的特种钢板制造,最大下潜深度可达350m.潜水艇的总体积为1.5×103m3,艇内两侧有水舱,潜水艇截面如图所示.通过向水舱中充水或从水舱中向外排水来改变潜水艇的自重,从而使其下沉或上浮.(海水密度为1.03×103kg/m3,g取10N/kg)
(1)水舱未充海水时,潜水艇总重量为9.27×106N,此时,漂浮在海面的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
(2)为使潜水艇完全潜入水中,至少应向水舱充入海水的重量是多少?
(3)潜水艇的艇壳用高强度的特种钢板制造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江南区二模)为增加学生的国防知识,某中学九(2)班同学到东海舰队参观某型号潜水艇.潜水艇的艇壳是用高强度的特种钢板制造,最大下潜深度可达350m,潜水艇的总体积为 1.5×103m3时,艇内两侧有水舱,其截面如图所示,通过向水舱中充水或从水舱中向外排水水来改变潜水艇的自重,从而使其下沉或上浮.(海水密度取 1.0×103Kg/m3)求:
(l)当潜水艇潜至某深度时,有一出舱门与海水的接触面积为1.5m2 时,此门离海面100m,求此出舱门受到海水的压力为多少?
(2)水舱未充海水时,潜水艇总重量为9×106N,此时,漂浮在海面的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
(3)为使潜水艇完全潜入海水中,至少应向水舱充入海水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为增加学生的国防知识,实验中学初三(2)班同学到东海舰队参观某型号潜水艇.潜水艇的艇壳是用高强度的特种钢板制造,最大下潜深度可达350m,潜水艇的总体积为1.5×103m3,艇侧有水舱,潜水艇截面如图所示.通过向水舱中充水或从水舱中向外排水来改变潜水艇的自重,从而使其下沉或上浮(己知海水密度为1.03×103kg/m3,g取10N/kg).水舱未充海水时,潜水艇总重量为9.27×106N,此时,漂浮在海面的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是
900m3
900m3
,潜水艇的艇壳用高强度的特种钢板制造的原因是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为增加学生的国防知识,阳湖中学九(2)班同学到东海舰队参观某型号潜水艇.潜水艇的艇壳是用高强度的特种钢板制造,最大下潜深度可达350m.潜水艇的总体积为1. 5×103m3,艇内两侧有水舱,潜水艇截面如图16所示.通过向水舱中充水或从水舱中向外排水来改变潜水艇的自重,从而使其下沉或上浮.(海水密度为1. 03 ×103 kg/m3, g取10N/kg)

(1)水舱未充海水时,潜水艇总重量为9.27 ×106 N, 此时,漂浮在海面的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     
(2)为使潜水艇完全潜人海水中,至少应向水舱充人海水的重量是多少?
(3)潜水艇的艇壳用高强度的特种钢板制造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