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猜想三: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四: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粗细有关。

(1)为验证猜想一,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时将同一弹簧压缩      (相同/不同)的长度(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分析比较          ,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
(2)为验证猜想二,需选用            的两根弹簧,实验时将两根弹簧压缩      (相同/不同)的长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时,若       ,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4)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和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机械能最终都消灭了, 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      (正确/不正确)的,理由是    

(1)不同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2)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    相同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相等
(3)不能  (4)不正确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或其他能)

解析试题分析:(1)为验证猜想一,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实验时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的长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分析比较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
(2)为验证猜想二,需选用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实验时将两根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若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相等,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木块被推动后将不会停下来,从而不能比较出做功的多少,实验将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4)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和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机械能最终都消灭了,观点不正确,因为能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发生转移或转化,实验中机械能最终转变成了内能。
考点:探究影响物体势能大小的因素.
点评:本题为探究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考查了分析实验能力、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了解与掌握,属于难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槐荫区二模)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猜想三: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四: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粗细有关.
(1)为验证猜想一,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时将同一弹簧压缩
不同
不同
(相同/不同)的长度(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分析比较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
(2)为验证猜想二,需选用
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
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
的两根弹簧,实验时将两根弹簧压缩
相同
相同
(相同/不同)的长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时,若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相等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相等
,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不能
不能
(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4)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和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机械能最终都消灭了,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
不正确
不正确
(正确/不正确)的,理由是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南宁)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是弹簧的材料有关.
为此,小明选用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长度和粗细相同),小球、木块和长刻度尺各一,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中,木块起始位置相同.最后得出以下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 使用的弹簧 被压缩后弹簧的长度/cm 木块移动的距离
弹簧A 5 S1
弹簧A 8 S2
弹簧B 5 S3
弹簧B 8 S4
(1)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把弹性势能的大小转换为测量木块移动的距离,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下列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是
(填序号).
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②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请将探究猜想一的方案补充完整.
①将弹簧A、小球、木块按如图安装好;
②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5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推动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S1;
③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
8
8
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推动木块移动
S2
S2

④比较分析实验数据
S1和S2
S1和S2
,得出结论.
(3)弹簧将小球弹开的过程中,是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成小球的
能.
(4)为了探究猜想二,可选用试验次数②和
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若
S2≠S4
S2≠S4
,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为此,小明选用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长度和粗细相同)、小球、木块和长刻度尺各一,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
探究.实验中,木块起始位置相同.最后得出以下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 使用的弹簧 被压缩后弹簧的长度/cm 木块移动的距离
弹簧A 4 S1
弹簧A 7 S2
弹簧B 4 S3
弹簧B 7 S4
(1)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把弹性势能的大小转换为测量木块移动的距离,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请举出一个在热学探究中用转换法的实例:
在清水中加入红墨水,通过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在清水中加入红墨水,通过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2)请将探究猜想一的方案补充完整.
a、将弹簧A、小球、木块按如图所示安装好;
b、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4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推动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S1
c、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 8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推动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S2
d、比较分析实验数据 S1
大于
大于
S2,得出结论.
(3)为了探究猜想二,可选用实验次数②和 ④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若
S2≠S4
S2≠S4
,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明提山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为此,小明选用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长度和粗细相同)、小球、木块和刻度尺各一个,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中,木块起始位置相同,最后得出的结论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使用的弹簧 被压缩后弹簧的长度/cm 木块移动的距离
弹簧A 5 S1
弹簧A 8 S2
弹簧B 5 S3
弹簧B 8 S4
(1)弹簧将小球弹开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成小球的
能.
(2)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于用仪器直接测量,本实验是通过比较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来判断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
(3)为了探究“猜想一”,可选用上表中
①③
①③
②④
②④
两次实验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4)下面是探究“猜想二”的实验方案,请结合上表中的实验记录,将方案补充完整.
1)将弹簧A、小球、木块按图安装好;
2)压缩弹簧A,使其长度为5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推动木块移动距离S1
3)压缩弹簧A,使其长度为
8
8
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推动木块移动距离S2
4)比较分析实验数据S1和S2,若S1与S2不相等,则猜想2
正确
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是弹簧的材料有关.
为此,小明选用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长度和粗细相同),小球、木块和长刻度尺各一,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中,木块起始位置相同.最后得出以下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 使用的弹簧 被压缩后弹簧的长度/cm 木块移动的距离
弹簧A 5 S1
弹簧A 8 S2
弹簧B 5 S3
弹簧B 8 S4
(1)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把弹性势能的大小转换为测量木块移动的距离,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下列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是
(填序号).
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②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请将探究猜想一的方案补充完整.
①将弹簧A、小球、木块按如图安装好;
②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5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推动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S1
③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
8
8
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推动木块移动S2
④比较分析实验数据S1和S2,得出结论
(3)弹簧将小球弹开的过程中,是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成小球的
能.
(4)为了探究猜想二,可选用试验次数②和
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若
S2≠S4
S2≠S4
,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