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小灯泡L标有“6V  3W”字样,当开关S1、S2闭合,滑片P置于b端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求:
(1)电源的电压U;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1
(3)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片P置于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求此时R2的电功率.

分析 (1)当开关S1、S2都闭合,滑片P置于b端时,R1与L并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以及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源的电压;
(2)根据P=UI求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R1的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R1的阻值;
(3)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滑片P置于a端时,灯泡被短路,R1与R2串联,利用P=UI求出总功率,利用P=I2R求出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它们之差即为R2的电功率.

解答 解:(1)当开关S1、S2都闭合,滑片P置于b端时,R1与L并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于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灯泡正常发光,
所以,电源的电压U=UL=6V;
(2)根据P=UI可得,通过灯泡的电流:
IL=$\frac{{P}_{L}}{{U}_{L}}$=$\frac{3W}{6V}$=0.5A,
根据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
通过R1的电流I1=I-IL=0.8A-0.5A=0.3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R1=$\frac{U}{{I}_{1}}$=$\frac{6V}{0.3A}$=20Ω;
(3)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滑片P置于a端时,灯泡被短路,R1与R2串联,
此时电路的总功率为P=UI′=6V×0.2A=1.2W,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
P1=(I′)2×R1=(0.2A)2×20Ω=0.8W,
所以P2=P-P1=1.2W-0.8W=0.4W.
答:(1)电源的电压U=6V;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1是20Ω;
(3)此时R2的电功率是0.4W.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的实验中,将电流表分别接在如图12电路中A、B、C三个不同位置,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等的.
IA(安)IB(安)IC(安)
0.280.280.2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时间(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25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7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打电话时,我们仅凭声音就可判断对方是谁,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进行判断的;从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是由于手机的喇叭振动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3Ω,R2=6Ω.
(1)当S1、S3断开,S2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1A,求电源电压.
(2)当S1、S3闭合,S2断开时,求电路中的总功率;
(3)通电1min,电阻R1产生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图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A.
茶壶
B.
    水位计
C.D.
洗手间下水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所示,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但没有推动,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N,如果此时小车受到的外力都同时消失,小车将处于静止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4.0V(保持不变)当开关闭合时,只有一只灯泡在发光,且电压表的示数约为4V,由此可以判断(  )
A.灯L1断路B.灯L1被短路C.灯L2被短路D.灯L2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1)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图1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上(选填“上”或“下”)调;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在光屏一侧通过透镜观察.

(2)如图2所示是小明实验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的一处错误:视线未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2中的乙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