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如图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是45℃,该物质在BC段需要吸收热,但温度不变.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在熔化图象中,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为熔点.

解答 解:从图象上看,在熔化过程中BC段温度保持45℃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5℃,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仍要不断吸热.
故答案为:晶体;45;吸收;不变.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的分析.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与非晶体区别开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夹子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品,如图给出了用手捏开和夹住物品时的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我们用手将其捏开时,它是费力的
B.当我们用其夹住物品时,它是费力的
C.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省力的
D.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费力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能够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B.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一定越大
C.声音的音调越高,传播的速度越大
D.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小明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关系后,根据数据画出的U-I图象,由图象可知,R1和R2的大小关系是(  )
A.R1>R2B.R1<R2C.R1=R2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文峰同学所在的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时的情况不同,如图1中a、b所示.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909294969898989898

(1)图中a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选填“a”、“b”).
(2)在图2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
(3)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8℃,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在做此实验时,文峰小组同学应选用水银(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
(5)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白气”是遇冷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两端的电压一定,开关 S1闭合,如果要使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电流表的示数增大,则下列操作中可行的是(  )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上移
B.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下移
C.开关 S2 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下移
D.开关 S2闭合,开关 S1 断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敏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6V.改变电阻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记下相应的4次实验的电流和电阻值,描绘在图9乙中.

(1)在图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最右端(选填“最左端”或“最右端”),目的是保护电路.
(3)实验中改变电阻R的阻值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保持电压表的读数(或R两端的电压)不变.
(4)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电压.
(5)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接近6V,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R断路.
(6)实验中该同学将图甲中的R由10Ω的定值电阻换为20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后,若此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还在上一次实验的位置,下一步的操作应当是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
(7)实验中,小敏所选择的变阻器的规格是C(选填序号).
A.10Ω 0.5A      B.20Ω 1A      C.50Ω 2A
(8)分析图乙中4次实验的电流和电阻值,初步可以得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是:电压不变,导体中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电源电压恒为30V,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5Ω.同时闭合开关S1和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5A,求:
(1)此时通过R1的电流大小.
(2)定值电阻R2的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A至B小车由B至C小车由A至C
路程/cmSAB=40cm SBC=40cm SAC=80cm
时间/stAB=4stBC=2s tAC=6s
(2)某同学计算A至C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VAC=$\frac{{S}_{AC}}{{t}_{AC}}$; 方法2:VAC=(VAB+VBC)÷2=($\frac{{S}_{AB}}{{t}_{AB}}$+$\frac{{S}_{BC}}{{t}_{BC}}$)÷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方法1(选填:“1”或“2”).
(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不是(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自由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不正确,理由是: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或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或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