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移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或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
(4)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时完整的像(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5)观察蜡烛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左(填“左”或“右”)观察.
(6)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7)在整理器材时,香香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反射(填“折射”或“反射”).

分析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应将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中心调节在同一高度上;
(2)若光屏上没有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有可能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
有可能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3)原来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烛焰移到了主光轴的下方,所成的像将移到主光轴的上方,光屏应移到像的位置.
(4)若将凸透镜的一部分遮住,凸透镜其他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所以仍能成物体完整的像,只是折射的光线数量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5)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据此可确定观察方向;
(6)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凸面镜成倒立、缩小的虚像,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

解答 解:(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实验开始前,应将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中心调节在同一高度上;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有可能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有可能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3)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蜡烛变短,相对于凸透镜向下移动,所以其像向上移动,要使蜡烛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的向上移动;
(4)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烛焰完整的像;
由于凸透镜折射光线的数量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5)观察火焰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蜡烛和蜡烛的像都在凸透镜的左侧,所以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左观察;
(6)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以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7)从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此时她所持的凸透镜镜面当成了反射面,即当做了凸面镜,此时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是根据光的反射来成像的.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光屏中心;(2)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或物距小于一倍焦距);(3)上;(4)完整的像;(5)左;(6)放大;(7)反射.

点评 (1)实验过程中,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要针对分析中的几条进行分析,此现象在试题中经常出现.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考查的频率很高,一定要熟练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如图,水平地面上斜放一个平面镜,有一小球向镜面开去,要使玩具车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竖直向下运动,则镜面与地面的夹角等于45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滑动变阻器(10Ω 2A、20Ω 1A)两个,定值电阻三个(5Ω、10Ω、15Ω),导线若干.
(1)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移至最右端.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于电源电压,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发生了断路;
(3)排除故障后,小明通过实验测得多组数据,由这些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先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进行测量,接着又该用10Ω的电阻继续做实验,当把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后,小明应将滑片P向b端移至适当的位置,目的是使电压表的示数减小到2.5V.
(5)小明实验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应该是20Ω 1A.如果小明没有正确选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把1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数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当一个物体从离凸透镜1.5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四倍焦距外,那么像(  )
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刚利用如图甲所示实物电路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压恒为6V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四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1)图甲中部分导线已连好,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R两端电压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实验数据如表,第2次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0.2A.
次数1234
电阻/Ω5101520
电流/A0.40/0.130.10
(4)分析表数据可得出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5)结合表中数据可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是4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1所示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

(1)探究过程分为“保持电阻不变”和“保持电压不变”两步进行.在“保持电阻不变”这一步实验时应该D
A.保持电路中电流不变
B.保持R2滑片的位置不动
C.保持R2两端的电压不变
D.保持R1不变,调节R2滑片到不同的位置,改变R1两端电压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表格 1
电压(V)246
电流强度(A)0.40.81.2
表格 2
电阻(Ω)102030
电流强度(A)0.60.30.2
从以上实验数据中可以发现:同一导体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在相同电压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利用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我们可以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用图2甲所示的电路也可以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图中RX为待测电阻,R为电阻箱(电阻箱符号为  ),S为单刀双掷开关,R0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做该实验时的主要步骤有:
A.开关S接a点,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
B.开关S接b点,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
C.读出电阻箱的示数R;
D.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①上述步骤的合理顺序是DBAC(填写字母序号);
②步骤A中电阻箱调节好以后,其示数如图2乙所示,可知待测电阻的阻值RX=210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在十字路口,一辆卡车、一辆小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并排停在白线的后面,绿灯一亮,三辆车同时启动,小汽车冲在最前面,摩托车其次,卡车最慢.看到这一现象后,小明想到了一个问题:机动车起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第二天来到学校后,小明和几个同学一起讨论这个间题,并提出了两个猜想.猜想一:机动车起动的快慢与质量有关.猜想二:机动车起动的快慢与牵引力有关.于是他们一起来到实验室.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一组实验.
      在静止的小车上放上不同质量的砖块,分别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测出起动后2秒内前进的距离.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小车和砖块的总质量(千克)444888161616
拉力的大小(牛)124124124
2秒后小车离起点的距离S(厘米)4898195235099112449
(1)2秒内小车离起点的距离S越大,表明小车起动越快(选填“快”或“慢”).
(2)通过比较实验次数为①④⑦(②⑤⑧或③⑥⑨)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拉力大小相同时,小车的质量越大,小车启动的越慢.
(3)通过比较实验次数为①②③(④⑤⑥或⑦⑧⑨)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质量相等时,对小车的拉力越大,小车起动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乡镇为了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举办春季全民田径运动会,操场上飘浮着几只巨大的彩色气球蔚为壮观,一只气球的质量为0.5kg,气球球体半径为1m,空气的密度ρ空气=1.3kg/m3,气球内装有某种气体的密度为ρ=0.1kg/m3,运动会结束后将气球拉下收回,求气球被匀速拉下时受的拉力为多少.(球体体积公式为v=$\frac{4}{3}$πR3,R为球半径,π取3.14,g取10N/kg,不计气球厚度,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