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次 | 定值电阻(Ω) | 电流表示数(A) |
1 | 10 | 0.18 |
2 | 15 | 0.12 |
3 | 20 | 0.09 |
4 | 45 | 0.01 |
分析 (1)根据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3)由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数,根据分压原理确定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不同电阻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分压原理判断滑片移动的方向;
(5)纵向比较表中前3组数据得出结论;
(6)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分压原理,求出当定值电阻为45Ω时,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为多少,并与现有变阻器的规格作比较;
(7)根据两个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分析作答.
解答 解:(1)根据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各元件先后顺序不变,如下图所示;
(3)由表格数据可知,在第1次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为U=IR=0.18A×10Ω=1.8V,
将10Ω电阻换成15Ω电阻时,根据分压原理可知,电压表示数将增大,为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应使电压表示数减小为原来的电压值),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增大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应增大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即滑片向右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1.8V;
(5)纵向比较表中前3组数据可知,电阻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的电流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因电压表示数为1.8V保持不变,所以,变阻器要分得的电压为3V-1.8V=1.2V的电压,变阻器的电压为定值电阻的$\frac{1.2V}{1.8V}=\frac{2}{3}$,根据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frac{2}{3}$R定最大=$\frac{2}{3}$×45Ω=30Ω,即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30Ω,而现有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所以使用45Ω的定值电阻,在现有条件下是无法完成实验的,所以第4组数据是编造的;
(7)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而测量电阻的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两个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
(3)右; 1.8;
(5)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4;通过计算,若完成第四组实验数据时,要求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调节到30Ω,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
(7)不同.
点评 本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考查电路的设计、操作过程、分析数据归纳结论、对实验器材的要求及对多次测量目的不同的分析等知识,属于中考的热点问题,要准确掌握.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金属丝代号 | 材料 | 长度/m | 横截面积/mm2 |
A | 金属甲 | 1 | 0.2 |
B | 金属甲 | 1 | 0.1 |
C | 金属乙 | 1 | 0.1 |
D | 金属乙 | 0.5 | 0.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序号 | 电压U/V | 电流I/A |
1 | 1.0 | 0.20 |
2 | 1.5 | 0.30 |
3 | 2.0 | 0.40 |
序号 | 电阻R/Ω | 电流I/A |
1 | 5 | 0.40 |
2 | 10 | 0.20 |
3 | 20 | 0.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