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电源电压小于灯泡额定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闭合S2,将P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不变
B.只闭合S1,将P向右移动,灯泡消耗的功率增加
C.开关都闭合,将P移到最左端,电流表的示数最大
D.只闭合S1,将P向左移动,L与R2消耗的功率比不变

分析 (1)只闭合S1,R0、L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由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判断将P向左移动时两电表变化量比值的变化情况;
(2)只闭合S1,灯泡和R串联,将P向右移动,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判定电流大小,根据公式P=I2R判定灯泡功率的变化;
(3)开关都闭合,将P移到最左端,则电阻R短路,根据电阻大小判定电流大小;
(4)只闭合S1,灯泡和R串联,根据公式P=$\frac{{U}^{2}}{R}$判定功率比.

解答 解:A、只闭合S1,R0、L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P左移动时,R连入阻值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知电路中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R分得电压减小,R0分得电压变大,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所以有:△UR=△U0,R0为定值电阻,由欧姆定律知,R0=$\frac{△{U}_{R}}{△I}$=$\frac{△{U}_{0}}{△I}$,即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不变,故A正确;
B、只闭合S1,灯泡和R串联,将P向右移动,变阻器电阻变大,总电阻变大,由I=$\frac{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由公式P=I2R可知灯泡功率变小,故B错误;
C、开关都闭合,将P移到最左端,则电阻R短路,此时为灯泡L和电阻R0组成的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电阻要小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故电流是最大的,故C正确;
D、只闭合S1,灯泡和R串联,将P向左移动,变阻器电阻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R两端的电压减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大,设增加或减小的电压为△U,则由公式P=$\frac{{U}^{2}}{R}$可知,灯泡变大的功率为:△PR=$\frac{△{U}^{2}}{{R}_{L}}$,R增加的功率:△PL=$\frac{△{U}^{2}}{R}$,由于不知灯泡和R电阻的大小,故无法判定功率比,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以及电功率公式的应用,正确分析开关在不同状态下电路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小明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矿石的密度”实验中,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液面示数为V2
C.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凋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人适量的水,此时液面的示数为V1
(1)为了更准确地测出矿石的密度,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ACDEB.(只填字母序号)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62g.
(3)若所测得矿石的体积是20cm3,矿石的密度为3.1×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看足球比赛的某同学突发奇想,如果在空中飞行的足球所受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关于足球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B.停在空中静止不动
C.做曲线运动D.竖直下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1)国家标准规定:带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金属外壳必须接地.请简述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规定的理由.
(2)当你发现有人触电了,你应该怎么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明同学用砝码、小桌、海绵块等实验器材,做“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实验,如图所示.
 
(1)在探究本实验过程中,用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保持小桌对海绵的压力不变,改变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小明通过比较图中的图甲和图乙(填甲或乙或丙)发现接触的面积越小,海绵的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3)保持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不变,改变小桌对海绵的压力,小明通过比较图中的甲图和丙图(填甲或乙或丙)发现压力越大,海绵的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 有关.
(4)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海绵的形变程表现出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
(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薄(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不更换凸透镜也可以在凸透镜和蜡烛中间放一个度数合适的近视眼镜(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在柱形容器中装有部分水,容器上方有一可自由移动的活塞.容器水面浮有一个木块和一个一端封闭、开口向下的玻璃管,玻璃管中有部分空气,系统稳定时,玻璃管内空气柱在管外水面上方的长度为a,空气柱在管外水面下方的长度为b,水面上方木块的高度为c,水面下方木块的高度为d.现在活塞上方施加竖直向下、且缓缓增大的力F,使活塞下降一小段距离(未碰及玻璃管和木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和b都减小B.只有b减小C.只有a减小D.a和c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2.4m,则(  )
A.第1 s走过的路程是0.8 mB.第10 s内走过的路程是24 m
C.物体运动10 s走过的路程是24 mD.前3 s的平均速度是0.8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员在驾车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如图所示,其目的是防止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向前倾而造成伤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