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B.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摄影时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分析 有些“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有些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有些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分析是由哪种方式形成的,关键是看光的传播路径.
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凹透镜不能成实像.

解答 解:A、皮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透不过树叶,在树叶的背后形成的一个黑暗的区域就是影子,故B正确;
C、倒影不是影,实质是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不透光,光反射回来进入我们的眼睛形成像,故C错误;
D、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利用了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一道光学的综合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和透镜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在“探究固体熔化的实验”中:
(1)把装着冰的试管放在烧杯内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热试管,这种加热方法称为水浴法,目的是为了使冰均匀受热.
(2)下表是某位同学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测得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填“晶体”或者“非晶体”),它的熔点是0℃,熔化用了4分钟.
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
温度/℃-5-4-3-2-100000123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液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如图甲是某实验小组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电路图,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5Ω、10Ω、15Ω、3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规格为“20Ω 1A”的滑动变阻器一个,导线若干.
(l)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如表1所示.在第2次实验中,电流表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电阻的电流为0.3A.根据表1数据可得到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表1
实验次数123
电压U/V1.01.52.0
电流I/A0.2 0.4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次数123
电阻R/Ω51015
电流I/A0.60.30.24
①由于操怍不当,导致一组数据存在错误,请判断第3次实验的数据存在错误.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正确的数据应该是0.2A.
②纠正错误以后,该小组用30Ω的电阻替换15Ω的电阻进行了第4次实验,发现实验无法进行下去,为完成第4次实验,同学们提出了下列解决方案,其中正确的是C.
A.将电压表的量程换为0~15V
B.换成电压为12V的电源
C.更换最大阻值大于或等于30Ω的滑动变阻器
D.可将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调为1.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h1>h2).

(1)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本实验装置的水平面如果绝对光滑,还能得出结论吗?不能.理由是无法比较动能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平底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茶杯重3N,茶杯的底面积是25cm2,茶杯内装有450cm3的水.(g取l0N/kg)求:
(1)茶杯内水的质量.
(2)茶杯对桌面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在圆形鱼缸中喂养的金鱼,看起来比真实的鱼要大,(填“大”或“小”)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我们学习物理知识时就应该不断培养从生活中细心观察的能力.有一次王平同学到公园湖边去游玩时,他站在岸边观察到湖水中有:(1)岸上的树,(2)水中的鱼,(3)空中的鸟,(4)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在他看到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1)(3)(4),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2).(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以杠杆中点为支点.

(1)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
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左、右)调节.
(2)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小明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小明这种做法的不足是:仅凭一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如图乙所示,小明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1;第二种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2.第一(一、二)种实验方案更方便,理由是:便于直接读出力臂.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F1<F2.(<、=、>)
(4)杠杆不处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小海和小红意见不同.小海认为能平衡,于是他每次让杠杆倾斜时静止,这样实验也得出了同样的杠杆平衡条件.小海认为杠杆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这种说法对吗?对(对/错),小红仔细研究后发现自己的在水平位置实验的方案比小海好,请你说出小红的理由:便于直接读出力臂.
(5)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其原因可能是:杠杆的自重影响了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小明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图甲、乙实验: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2)再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1)能得出动能与物体质量有关的图及所控制的变量是乙图;滑到斜面底端时球的速度相同;
(2)能得出动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的图及所控制的变量是甲图;球的质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