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在“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中,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石块、水、大烧杯和小桶等器材进行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
(1)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等于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需要计算出浮力和石块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其中石块受到的浮力的表达式F=F2-F3;石块排开水的策略的表达式G=F4-F1.比较F和G的大小就可以得到实验结论.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如图中的实验操作有如下几方面的讨论,请你结合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完成下面的填空.(选填“>”、“<”或“=”)
A、如果把步骤甲(测空小桶的重力)放到步骤丁(测小桶和溢出水的总重力)之后,测空小桶的策略时,桶壁、桶底挂水珠,则测得的F与测得的G关系:F>G
B、如果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入水中,测得的浮力F排与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的大小关系:F=G
C、如果石块碰到容器底且对底部产生压力时,测得的浮力F与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G的大小关系:F<G
D、实验前,没排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就指在0.2N的位置,如果没有调零就进行了四次测量(均未超过量程),测得的浮力F与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G的大小关系:F=G
E、如果探究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的受力大小F与它排开水所受重力G的关系,那么可得到的结论是F=G
F、丙图中,放入石块前,如果溢水杯中水面没有到达与溢水杯口相平,那么,没得的浮力F与溢出水的重力G的大小关系:F>G

分析 (1)物体没有浸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重力与物体完全浸入液体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液体与桶的总重力与桶的重力之差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2)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根据里的分析进行解答.

解答 解:(1)由图可知,由称重法及阿基米德原理,F=G-F=F2-F3;G=F4-F1
(2)A、由于桶壁、桶底挂水珠,G减小,故F>G
B、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入水中,测得的浮力F排与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的大小关系:F=G
C、如果石块碰到容器底且对底部产生压力时,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压力及有支持力,故测得的浮力F与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G的大小关系:F<G
D、实验前,没排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就指在0.2N的位置,如果没有调零就进行了四次测量(均未超过量程),所以前后的示数差不变,故测得的浮力F与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G的大小关系相等;
E、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受力大小F与它排开水所受重力G的关系与物体是否漂浮无关;
F、由于放入石块前,如果溢水杯中水面没有到达与溢水杯口相平,G减小,故F>G
故答案为:
(1)F2-F3,F4-F1;(2)A、>;B、=;C、<;D、=;E、=;F、>.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由称重法具体考查阿基米德原理,是一道实验操作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
(1)小明发现杠杆开始时静止在图1所示位置,此时杠杆平衡(填“平衡”或“不平衡”).
(2)要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3)实验过程中,每次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4)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了杠杆平衡条件,小明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出规律,避免偶然性.
(5)当左侧钩码处于如图2所示的A位置时,则应向右移动钩码(选填“向右移动钩码”、“向左移动钩码,或“调节平衡螺母”),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6)某同学实验过程如图3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在A处悬挂2个相同的钩码.
(7)第一组按图4甲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4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乙组实验更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近几年宁德市经常实施人工降雨、缓解旱情.气象部门用火箭将干冰洒向云层,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升华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物电路.已知电源为3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5Ω 1A”,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5Ω、10Ω、20Ω.
实验序号R/ΩU/VI/A
1530.6
21030.3
32030.16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能交叉;
(2)请同学测量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电压不变,导体中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为了使该结论具有普遍性,接下来的操作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3)利用上述器材完成该实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只能在2V至4.5V之间选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7.画出图中吊篮在热气球的拉动下加速竖直上升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有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1,若把长方体沿图示的虚线方向竖直切成a、b两部分,使b的体积是a的二倍,取走a后,剩余部分b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P1= P2(选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小丽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这些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它的压强会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呢?
针对这一问题,她经过思考,提出两种猜想:
(l)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2)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小.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丽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在烧瓶中封入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将烧瓶放入水中,通过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如图).给水槽中的水加热,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以保持瓶中的气体体积不变,并通过温度计和压强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瓶中气体的温度值及相应的压强值.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气体的温度/℃20304050
气体的压强/Pa1.0×1051.03×1051.07×1051.10×105
小丽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看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某种关系.小丽经过进一步思考,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并验证了其中一种猜想的正确.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保持不变时,它的温度越高,其压强越大.
(2)在夏天,小宇将自行车车胎中的气打得足足的,准备出去游玩.路上遇到同学小周,于是他就将自行车停放在烈日下,与小周聊天.正聊在兴头上,猛听“砰”的一声巨响,车胎爆裂!这是怎么回事?请你用刚才探究出的结论解释一下.因为在烈日下,车胎内的气温升高,压强增大.当压强增大到超过车胎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时,车胎就会爆裂
(3)小丽探究出的这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请列举一例乒乓球变形后用开水烫一下,就会恢复原形
(4)小丽是按照怎样的思维程序进行探究活动的?
答:提出问题→提出猜想→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1的电功率不变B.电压表示数变大
C.电流表示数变小D.R2的电功率先变大后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首先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当在纸片上的光斑直径与凸透镜直径相等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等于$\frac{1}{2}$L.
(2)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 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甲所示,为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需要将蜡烛向下(填“上”或“下”)移动.
(3)小明将蜡烛置于图乙中a点,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远离(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
(4)小明将蜡烛置于图乙中透镜左侧的2f点,并用灵敏电子温度计测量光屏的温度变化.则光屏放在D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最快.
A、两倍焦距以外   B、一倍焦距处  C、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D、两倍焦距处
(5)若将第(4)问中的凸透镜换成平面镜,其他器材的位置不变,温度计的示数还有明显变化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